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0-1995 复旦大学 材料化学 学士 1995-1998 复旦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硕士 1998-2001 复旦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博士 2001-2003 复旦大学 讲师 2003-2009 复旦大学 副教授 2010-至今 复旦大学 教授 主要荣誉与奖励教育部技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4)上海市曙光学者(2012)教育部技进步...
近期,复旦大学杨武利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微流控流动聚焦装置,用于制备和优化载有艾塞那肽(Exenatide)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和优化工艺参数,显著提高了药物的负载能力和缓释性能,同时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达到每小时2克的生产速率。这项研究为肽类药物的缓释提供了新的方法,相关成果以...
杨武利,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导,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I,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
受此启发,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杨武利课题组在前期工作 (Biomaterials, 2017, 143, 29)的基础上,将红细胞(RBC)膜与乳腺癌细胞(MCF-7)膜融合,制备了红细胞-癌细胞杂化膜包衣的黑色素纳米粒子(Melanin@RBC-M),进一步增强肿瘤的光热治疗(如图1所示)。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杨武利教授课题组与药学院沈顺博士、沙先谊副教授合作,近来在磁性纳米粒子的光热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继在Biomaterials (2015, 39, 67; 2016, 92, 13),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5, 7, 15876), Part. Part. Syst. Charact. (2016, 33, 332)和Adv. Healthcare ...
复旦大学杨武利教授课题组与药学院庞志清副研究员、肿瘤医院王胜博士合作,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惊奇,他们从墨鱼汁中提取出天然的黑色素纳米颗粒,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用于肿瘤的增强光热治疗。
最近,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杨武利教授课题组在这一方面实现了突破:通过对聚吡咯复合纳米粒子的形貌进行设计调控,制备了一种具有极强光热效果的聚吡咯复合纳米粒子。研究发现改变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用量,可依次得到球形、半球状突起和覆盆子状的复合纳米...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杨武利教授课题组与药学院沈顺博士、沙先谊副教授合作,近来在磁性纳米粒子的光热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继在Biomaterials (2015, 39, 67; 2016, 92, 13),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5, 7, 15876), Part. Part. Syst. Charact. (2016, 33, 332)和Adv. Healthcare ...
最近,杨武利教授课题组利用介孔硅球将光热试剂与光动力试剂结合起来,并通过连接靶向分子三苯基膦,发展出具有线粒体靶向的复合纳米粒子用于肿瘤的光疗,该工作发表在Small上,并成为该杂志七月份的Top 10热点文章(http://www.materialsviewschina.com/2016/08/22397/)。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证明线粒体靶向的应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