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影是弗洛伊德恐惑理论里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对霍 夫曼的小说《魔鬼的炼金药》中有关恐惑的主题的探讨中,弗 洛伊德指出,这个主题与各种形式、不同程度的复影现象有 关,这些复影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发展程度。拉康也分 析过复影的主题,“认为复影于主体我之外独立存在并自行 ...
摘要: 哈姆雷特在叔父克劳狄斯的身上看到了那个被压抑的黑暗的自我.文章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克劳狄斯就是哈姆雷特的弗洛伊德式"复影",杀死克劳狄斯就等于杀死哈姆雷特的另一个自我.正因为如此,哈姆雷特为父报仇才一再延宕.关键词:“复影” 弗洛伊德 哈姆雷特 克劳狄斯 延宕 ...
【摘要】《神秘的分享者》中的主人公船长与另一艘船上的大副莱格特之间有种 神秘的关系,对他们间的神秘关系进行探讨是分析小说中人物复杂心理的一把钥匙. 船长把莱格特看成他的影子、幽灵、替身,甚至他的另一个自我,这种二重身式的身 份认同关系便是弗洛伊德在其“恐惑”理论中所提到的复影的概念,即莱格特...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亨利与道连间的“复影”关系
[摘要]:回环重复电影的叙事模式被称为革命性的叙事模式,运用这类模式的电影获得了与传统叙事迥异的叙事风格和美学风格。文章将通过复调理论,重复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罗生门》、《罗拉快跑》两部最具代表性的电影,并从中总结出这种叙事模式固有的叙事意义。[关键词]:《罗生门》;《罗拉快跑》;重复;复调...
继奥托·兰克(Otto Rank)把复象归结于“原始自恋”72之后,弗洛伊德在其论“怪怖”(Das Unheimliche)的著名文章中73指出了复象与“强制性重复”的联系。随着怪怖的魅影被揭示为主体自身“受压抑物的回归”,复象的魔力也从外部的神秘转向内心的病变,从绝对的他者转向自我的重复。如此一来,就像阿尔托在批判电影...
——摘自弗洛伊德经典语录 01,土拨鼠之日 Groundhog Day(1993)电影讲述了自私自利的天气预报员菲尔·康纳斯在一个无休止的重复日中被困的故事。每当他醒来,他发现自己重新回到了同一天——2月2日的“土拨鼠日”庆祝活动。这个无尽的时间循环使菲尔不断经历相同的日常生活,并逐渐变得沮丧和绝望。后来,菲尔开始逐渐...
一百多年前,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对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孩子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弗洛伊德,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在人际关系中,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
弗洛伊德自己认为,作家是有病的,其作品显示出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病态,文学批评的症候分析要揭示出作家、作品中人物的症候,揭示它在社会文明中的意义。 “含泪的微笑”:作品人物的症候 意大利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影片《美丽人生》(又名《一个快乐的传说》)是一部通过父爱表达反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