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弗洛伊德所谓的女性特质不过是阉割/缺失的效果,女人就是空,甚至是无。拉康非常重视俄狄浦斯阶段,但他对弗洛伊德的解释不屑一顾到了鄙夷的地步,直言那是弗洛伊德神经官能症的结果。拉康自己的解释是引入了结构的概念,以文化意义上的菲勒斯取代生物意义上的父亲,把弗洛伊德生物学意义上的性三角...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目的在于加强自我的同一性,让自我认识到无意识的存在,甚至让自我取代无意识自我。但是拉康认为这根本不可能,自我无法替代无意识,或者完全揭示或者控制无意识,自我是一个幻象,是无意识本身的一个产物,在拉康的哲学思想中无意识是一切存在的大本营。那拉康为什么认为自我是幻象呢?前面我们讲到,193...
前面的内容我们介绍了,拉康自我理论的第三个方面:真实界、想象界、象征界。它们大致对应了弗洛伊德的三个自我:本我,自我和超我。但它们又不一样,弗洛伊德的本我是原始的欲望和冲动,但是拉康的真实是一种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是产生欲望和冲动的源泉。拉康的想象也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有意识的自我,而是一个伪自...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自我就像躲在帘子背后的我,弗洛伊德习惯于把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线性意识现象视为掩人耳目的帘子,他最喜欢的说的一句话是:掀开帘子看看。 意思是说,那个真实的无意识的自我,就躲在帘子后面。 拉康后来也提到了帘子,但是拉康的回答是:看了,帘子后面什么也没有。拉康将“自我作为幻象”,这其实背...
拉康是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是法国的弗洛伊德。 但是拉康并不是对弗洛伊德思想的继承,而是对弗洛伊德思想的背叛或者说背离。 1953年,拉康提出“回到弗洛伊德”的口号,但是他的理论在传统的精神分析学派看来并不正统。 1963年拉康与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决裂,后来他自己创办了巴黎弗洛伊德学派,自立门户。
最终,主体相信自我,这本身就是一种疯狂。感谢老天,精神分析很少在这方面取得成功,但我们有无穷的证据去证明它正被推向这个方向。明年我们将探讨偏执狂和精神分裂症的含义,与精神分裂症相比,偏执狂总是与自我的想象性异化有关。拉康也认为人是疯狂的,是偏执狂,人人都爱灵魂。人的傲慢与偏见在此皆有了答案。0 0...
思想踪迹——弗洛伊德的表象与拉康的能指阿德里安·约翰斯顿 Valentinurge/译 尽管拉康的著作规模庞大,横跨1932年至1980年,但人们经常用一句话来总结他,“无意识像语言一样被结构”。拉康思想的批评者们和追随…
弗洛伊德、拉康、齐泽克 - 精神分析学术语解释(下) 在每个个体的梦境中,每个主体都会把自己内化(想象)成一个自我理想或者理想自我的“美好”形式(前者是完全基于“他人”形象的想象,后者是符号界的对象的想象(占据“大他”的位置的想象)。也表示着实在界的自我欲望的显现(这个自我理想更多表达是现实生活中的缺失或者...
随着这个阅读,拉康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术语学体系,并且由于拉康希望让精神分析数学化,而且这本来就是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纲要》这本遗腹著中所希望的那样——以避免过于主体经验上建立的理论,阻碍无意识的学科:精神分析的传递。因此,这形成了以巴黎七大精神分析学院这...
一“回到弗洛伊德”(Le retour à Freud) (一)首先确定“位置”(la place) 在法国社会大动荡前夜,在1968年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前夕,拉康在巴黎大学课堂上,已经敏感地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暴风雨。这将不仅是一场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争论,而且也是精神分析学的社会命运的大检阅和考验。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