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 士家制度 魏晋南朝时期的军事制度。士家即士兵之家,其户籍立为军籍,不属郡县政府管理。士家集中居住在固定地区,统治者用军事体制管理其生产和生活,在士家制度束缚下,士家既要当兵又要屯田。士家子弟要终身当兵,世代当兵。士家之女必须嫁给士家子弟,寡妇亦必须改嫁给士家子弟。士兵逃亡,罪及妻子。士兵...
关于士家子弟绝无仕进可能的提法,始自著名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唐长孺先生,唐先生在其《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一文中认为赵至的出身是士伍,只有从士伍出身这一点去理解,才能解释赵至以后的许多表现和行径。唐先生认为,以赵至的身分在本郡绝无仕进的可能,所以他才远投辽西落户。后来赵至当了州从事,“宦立...
《晋书·赵至传》中提到了曹魏的士家制度。士家制度是曹魏时期实行的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士兵及其家属被编入士籍,成为士家。这种制度旨在强化政府对军队的控制,同时避免将士叛乱。士家制度将士兵及其家属从私人身份转变为政府控制的阶层,以减少军队的叛乱风险。 在《晋书·赵至传》中,赵至的父亲被描述为士家出身,...
在“题无剩义”之处追索——重读唐长孺先生《〈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陶寺文化传人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 5448 6 04:41 App 【魔法师】【报菜名】说的好,封你为... 1656 0 02:02:45 App 误读与正读:历史文本阅读中的理解与解释 1062 1 10:01 App 魏晋...
《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 唐长孺 《晋书》卷九二《文苑传》有赵至。本传可能因袭王隐、减荣绪等《旧晋书》之文,也可能《新晋书》所补。不论是因袭旧文,或是自补新篇,其最重要的根据,必然是嵇绍的《赵至叙》。《嵇绍集》早已散逸,这一篇却在《世说新语•言语篇》注中保存了大部分。此外《...
关于曹魏士家制度近人己多论及,这里我不想多谈。简括地说,士就是兵士,兵士及其家庭称为士家。士家子弟世代当兵。士家婚配也只能限于同类,寡妇甚至由政府分配;后来才规定“士”立了功,封了侯,死后其妻免予配嫁。 总之“士家”是被认为低贱的特殊阶级。
📜 士家制度: 曹魏时期,为了确保兵源充足并防止士兵逃亡,实施了士家制度。该制度规定士兵及其家属被赋予特定社会等级。士兵及其家庭另立户籍,称为“士家”,主要居住在邺城一带。士家成员必须终身当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代为兵。此外,士家只能与士家通婚,士兵死后,妻子由政府安排改配士家。为防止士兵逃亡,政...
因此可以说士家制度其实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种军事制度,又是一种户籍制度,两者互相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于魏晋士家制度的论述,翦伯赞先生曾说:“为了保持一部分固定的兵源以应对战争的需要,魏国还建立了士家制度。士家有特殊的户籍,世代当兵,或服挽船、养马、鼓吹等各种特定的劳役。”短短一句话...
曹魏建国后,设置了一些有特色的制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屯田制和士家制。屯田制是由国家掌握一部分土地,以军队的组织方式招揽民众进行耕作。士家制的特点是世袭兵,父辈子辈世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