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谈到决定“士”的“遇”与“不遇”的关键是时代的好与坏。在作者生存的那个时代,世风崇尚以辩诈期通,而贞士追求耿介自律。这就形成社会环境与生命个体价值追求的矛盾冲突。士越是注重自我修养,“日三省吾身”,就越背时。世俗人情既指黑为白又人多势众,连鬼神都无可奈何,圣贤也难能为力,士就只有痛...
《士不遇赋》是西汉董仲舒创作的一篇抒情赋。此赋先写实现人生追求机遇的难得,再写“士”的两难处境,最后写作者内心激烈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应以道德自我完善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全赋说理的成分较多,而殊少夸张铺叙之辞,即使抒情的部分,也写得比较含蓄深沉,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儒家色彩,表达了作者的人格与志趣,同时也有...
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纷既迫而后动兮,岂云禀性之惟褊。昭同人而大有兮,明谦光而务展。遵幽昧於默足兮,岂舒采而蕲显。苟肝胆之可同兮,奚须发之足辨也。”鉴赏: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抨击时俗的抒情赋,作者揭露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压抑,表现了旧社会知识分子的郁闷和彷徨,也流露了远离世...
士不遇赋 作者:【汉】董仲舒 呜呼嗟乎[1],遐哉邈矣[2]。时来曷迟[3],去之速矣。屈意从人[4],非吾徒矣[5]。正身俟时[6],将就木矣[7]。悠悠偕时,岂能觉矣。心之忧欤[8],不期禄矣[9]。皇皇匪宁,祗增辱矣[10]。努力触藩[11],徒摧角矣[12]。不出户庭,庶无过矣[13]。重曰[14]:“...
《士不遇赋》是西汉董仲舒创作的一篇抒情赋。此赋先写实现人生追求机遇的难得,再写“士”的两难处境,最后写作者内心激烈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应以道德自我完善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全赋说理的成分较多,而殊少夸张铺叙之辞,即使抒情的部分,也写得比较含蓄深沉,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儒家色彩,表达了作者的人格与志趣,同时也有...
悲士不遇赋【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理显然...
感士不遇赋原文和翻译 《感士不遇赋》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赋。此赋主旨是抨击当时社会政治的腐朽与道德风尚的败坏,控诉了古代社会正直善良而有才华之士不是被埋没就是遭到毁谤谗害而常陷于进退两难处境的极大不幸,表达了作者“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决心保持高尚的道德与纯朴的节操而...
赋中认为,决定“士”“遇”与“不遇”的关键,主要在于所处时代的好与坏。在作者看来,自己的时代,世风崇尚以辩诈为高,而贞士却追求耿介自律,这就形成社会环境与生命个体价值尺度的矛盾冲突。士越是注重自我修养,“日三省吾身”,就越背时!世俗之人既指黑为白,又人多势众,连鬼神都无可奈何,圣贤也难能为力...
他的赋不见《汉书·艺文志》著录,只是在《艺文类聚》及《古文苑》中保存有一篇《士不遇赋》。赋为骚体,从所叹:“屈意从人,非吾徒矣。正身俟时,将就木矣。孰若返身于素业兮,莫随世而轮转” 可知作于晚年屡遭嫉害而称病罢归时。赋中感慨自己“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自己作为“...
昔日董仲舒写过一篇《士不遇赋》,后来司马迁也写了一篇《悲士不遇赋》。我曾经利用冬闲、夜晚和阴雨天等闲暇之时,以及在讨论学习的空隙中,阅读了他们的作品,深为感慨而哀伤不已。遵守信义,不忘忠孝,是人类的美好品德;胸怀淳朴,心地清静,是君子恪守的素志。自从淳朴的风尚消失,于是虚伪之风盛行,廉洁谦让的操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