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公认文同真迹的墨竹,是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墨竹图》。 《墨竹图》竹干以简洁的笔划完成,但却细腻地呈现出竹干渐次转细的S形动势,竹子虬曲的枝干凌空倚势,潇洒飘逸,极富竹之神韵,正如苏轼形容的“瘦节蛟蛇走”。 细看文同完成的竹干,有多处牵丝般的飞白效果。线条产生粗细与方向上的变化,就像被风吹...
《墨竹图》是管道升亲笔之作,用笔尖劲,密叶中有赵孟頫润饰处—用笔较圆厚的部分。自识:“仲姬画与淑琼”, 钤白文“管氏仲姬”一印。此图与赵孟頫、赵雍墨竹合装一卷, 被称为《一门三竹》卷。描绘一株竹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小枝左右分开,竹叶浓密,生动有致,用笔尖劲有力,颇见功力。作为一个封建社会...
墨竹是文人画中重要的题材之一,而文同正是北宋墨竹的代言人。画中的一枝墨竹,竹叶和竹枝从左上方垂下,再往右方微印而上,寓屈伏中隐有劲拔的生机。此画不但是客观观察与笔墨技巧的呈现,也是士大夫人格与节操的隐喻。文同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州人。北宋皇祐年间中进士,元丰初年任湖州太守,故人称“文湖州”。文同思想倾向守旧,不适应王安石变法,回避党派之争,虽身居官场,却自求田园之乐。文同擅诗文书画,墨竹尤精,传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代表作品有《墨竹图》。墨竹在唐代时...
倪瓒《墨竹图》倪瓒自题 题画诗收入《清閟阁集》,文句稍异。《清閟阁集》载:从善道契过笠泽,以士雍高士此纸求写竹枝,画已并赋。隐士河阴半亩宫,钿山湖里泊烟篷。秋来鲈鲙莼羹美,亦欲东乘万里风。倪瓒著《清閟阁集》核对本幅《墨竹图》与《清閟阁集》,除题画诗稍有差异,关于“从善道契过笠泽...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传世作品有《墨竹图》。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
说自己画了四十年竹子,白天画晚上想,最后终于削繁就简,画出了清瘦的竹子,与自我中找到了创新。这幅《墨竹图》就是郑板桥晚年的代表作,画中的竹子非常符合郑板桥自己描述的“清瘦”二字。郑板桥的竹子是独特的,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既无所师承又取法于千变万化的...
郑板桥可以说是别出心裁,独创一种墨竹画法,他笔下的竹子画作有很多,比如说:《竹石图》、《墨竹图》、《修竹新篁图》、《兰竹芳馨图》等等,可以说画中竹子尽显其傲骨,“人如其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郑板桥的墨竹艺术成就、郑氏风格最为浓烈的作品,莫过于这幅《墨竹图》了,观郑板桥笔下的《...
宋· 文同《墨竹图》 文同,1018至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他与苏轼是从表兄,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
「每日书画笺」来看苏轼、陆游、黄庭坚等名人“排队”夸夸的墨竹图长啥样 《墨竹图》,立轴,绢本,水墨,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一幅以写实手法绘就的作品,堪称宋代文人墨竹画的典范。纯用水墨渍染而成,笔法严谨之中有潇洒之致,是迄今所见最早一幅免去了勾勒方法的作品,给人以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