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20年我国在校博士生规模看,医学门类占比12%左右,在医学门类教育中,临床医学教育处于主体地位。临床医学八年制教育是培养基础宽厚、临床综合能力强、具有临床科研潜质和国际视野的卓越医师科学家的重要途径。从对卓越医师科学家的要求来看,注定这一部分是医学人才培...
上月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Victor Dzau(曹文凯)和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前院长Albert Reece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回音壁栏目发表文章,基于其为国家医学院撰写的报告,阐述通过优化协调科研基金分配、培养高水平医师科学家、提高博士后待遇、...
近年来,国内医学院校争相扩招,培养出了大批医学生,但遗憾的是,这并未改变我国临床医生紧缺的现状。究其原因,张晓明认为,现行医学教育体系造成了某些学历浪费,应将培养具备临床和基础研究双重能力的医师科学家,与培养以医疗为主的一线临床医生加以区别。带着22年的教学育人经验,张晓明负责西湖大学医学院教学方面的...
2024年10月14-20日,受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委托,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简称医学中心)组织实施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临床研究设计骨干训练营圆满举行。本次训练营按照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开展,在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的指导下进行。...
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3月27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首批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现场评审会。会议邀请乔杰、韩德民、董家鸿、王俊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教授,以及13位来自央属医院、市属医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昌平国家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
“传统医学院主要是培养临床医生,这当然很重要。但国外还有一种已较为成熟的培养模式‘MdPhd双博士学位’,也可以称为‘医师科学家’。简单来说,拿到这个双学位的毕业生,既能看病,也能做科研,还能把科研成果落实临床上、把临床问题用于科研。这样的人才往往是顶尖医学学科带头人,又是医学创新的强有力推动者。...
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3月27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首批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现场评审会。 会议邀请乔杰、韩德民、董家鸿、王俊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教授,以及13位来自央属医院、市属医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昌平国家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月2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清华大学获悉,清华大学原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实验班”全面升级为“卓越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2022年起招生,目标是将临床医学生培养为“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顶尖医师-科学家”。近日,清华讲席教授黄天荫专门录制视频,对升级的清华临床医学八年制培养进行了宏观解析。清华...
中新网杭州9月13日电(记者 张煜欢 实习生 黄龄亿)“我建议中国要重振医师科学家队伍,培养真正具备研究能力,能解决临床遇到的疑难杂症的医学领军人才。”1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的2020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高峰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就如何打造中国医学高峰、培育有研究开发能力的医师科学家...
西湖大学医学院成立于2023年10月,以培养顶尖医师科学家为目标,致力于医学创新和临床转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知名免疫学专家董晨受邀担任首任院长。同年11月,西湖大学与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成为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同时,医学院临床医学相关的其它各类医教研平台正在积极筹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