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是培养卓越医师科学家的重要途径 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20年我国在校博士生规模看,医学门类占比12%左右,在医学门类教育中,临床医学教育处于主体地位。临床医学八年制教育是培养基础宽厚、临床综合能力强、具有临床科研潜质和国际视野的卓越医师科学家的重要途径。从对卓越医师科学...
近年来,国内医学院校争相扩招,培养出了大批医学生,但遗憾的是,这并未改变我国临床医生紧缺的现状。究其原因,张晓明认为,现行医学教育体系造成了某些学历浪费,应将培养具备临床和基础研究双重能力的医师科学家,与培养以医疗为主的一线临床医生加以区别。带着22年的教学育人经验,张晓明负责西湖大学医学院教学方面的...
2024年10月14-20日,受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委托,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简称医学中心)组织实施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临床研究设计骨干训练营圆满举行。本次训练营按照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开展,在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的指导下进行。...
5月2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清华大学获悉,清华大学原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实验班”全面升级为“卓越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2022年起招生,目标是将临床医学生培养为“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顶尖医师-科学家”。近日,清华讲席教授黄天荫专门录制视频,对升级的清华临床医学八年制培养进行了宏观解析。清华...
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3月27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首批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现场评审会。会议邀请乔杰、韩德民、董家鸿、王俊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教授,以及13位来自央属医院、市属医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昌平国家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
2024年9月19日晚,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未来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正式开启理论授课阶段。27名未来医师科学家候选人按照培养计划,集体参与由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开设的“临床研究方法学基础”课程。该课程共54课时,历时三个月,从9月持续到12月,全部由...
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3月27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首批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现场评审会。 会议邀请乔杰、韩德民、董家鸿、王俊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教授,以及13位来自央属医院、市属医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昌平国家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医学不仅需要科学精神,更需要人文关怀。如罗素所言,对知识的不可遏制的探寻,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故事还在继续。现在,生长中的西湖大学医学院,以培养医师科学家为目标,正在寻找临床学科带头人,在全球范围内,诚邀充满激情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加盟。
显然,清华“医学实验班”的最大不同,是学生们有两年在国外一流医学院进行科研训练的机会和经历,而这个阶段是为他们将来成为“医师科学家”所准备的。清华大学医学院对此的官方表述是:这个医学实验班旨在培养一批不仅有精湛医术,而且具备很强科研能力的“医师科学家”。他们既能够成为出色的临床医师,又具备探索揭示...
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3月27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首批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现场评审会。 会议邀请乔杰、韩德民、董家鸿、王俊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教授,以及13位来自央属医院、市属医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昌平国家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