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的课文。作者是王英琦。文章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文章结构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
圆明园的毁灭,分为三个阶段:占领、掠夺和焚毁。占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过北京城,直奔圆明园。当时,清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法军先行,于当天傍晚到达圆明园大宫门,遭到了圆明园技勇太监的抵抗,但很快就被击溃。法军占领了圆明园,英军随后也到达。英法...
下面是圆明园的毁灭背景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史背景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文情并茂的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下面是圆明园的毁灭背景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史背景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文情并茂的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下面是圆明园的毁灭背景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史背景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
1860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建国后,中国政府对圆明园开始了保护整修工作。 [3] [32] 圆明园大量...
该书情况如下:《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圆明园的毁灭》作者是王英琦,女,安徽寿县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历任麻纺厂及安徽省机械施工公司、省微波总站和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工人、干部、创作员,...
历史背景、社会状况。1、历史背景: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2、社会状况: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可以说是本文的背景资料。联系《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体会雨果得知此事后的思想情感。(4分)[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