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学属于传播学的学科范畴,是传播学分支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传播内容,经历了几种不同的发展阶段。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是国际传播现象及其规律。定义 1、国际传播学是研究国际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的学科。——程曼丽:《国际传播学教程》2、国际传播学是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部分,是新闻学和...
通过大众日报海外版、“Go Shandong”频道、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等,打造多元化、精准化、立体式国际传播闭环——自文化IP塑造开始,注重创新讲述方式,探索多元化传播渠道,并关注传播的反馈,再对文化IP、讲述方式和多元化传播加以改进,以完成闭环。
答:国际传播就是超越国界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这种传播活动古已有之,适用范围广,例如各国元首的出访、外交家的斡旋以及各国间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交流、谈判与协商等等, 都可以归入国际传播的范畴。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是国家。除了国家以外,还包括: (1)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2)超国家组织,如欧盟。(3)同盟...
一是围绕重大事件做文章,以“重头戏”为引领,推进国际传播报道创新。在对外传播中,可通过我们的看家本领——主题报道,充分、鲜明地讲好中国故事。比如,围绕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的大国外交主题,青岛新闻网培育的海媒大V账号“青青岛主”精心策划了6篇系列短视频原创报道,成为传播爆款。这一...
《国际传播》创刊于2016年,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管并主办的学术期刊。据2021年第5期《国际传播》期刊内页显示,《国际传播》编委会有委员48人,编辑部有责任编辑5人、特约编辑6人、编务1人。据2022年3月5日中国知网显示,《国际传播》共出版文献量为391篇、总被下载次数为119890次、总被引次数为958次;(...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写入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媒体传播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国际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媒体的传播能力,包括媒体规模、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西方大国为了把持国际话语垄断权,发展中国家为了争得国际事务发言权,都在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力求在国际舆论...
中国客观的国际地位以及更好融入世界与发挥更大作用的历史主动性是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内生动力。然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软实力”。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在国际传播中仍以官方性质的话语传播为主体,尚未发挥跨国企业、民间团体、数字平台和素人网红等多元化...
新时代新征程,在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和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国际传播工作新局面,要明确新形势赋予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内涵,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国式...
第一种认识:国际传播并非只是央省媒体的事,地市级媒体 应该主动担当作为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国际传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