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康德是《爱弥儿》的忠实读者,而在回答什么是“启蒙”时,他同样继承了卢梭的思想。康德说: “启蒙就是人从他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中走出来。” 所谓的“受监护状态”就是卢梭认为的那种因不能独立使用自己的理智、不能独立生活,而需要转让自由、受人监护以谋生存的状态。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没有他人的指导就...
——我的回答是:对其理性的公开运用必须在任何时候都是自由的,而且惟有这种使用能够在人们中间实现启蒙;但是,对理性的私人运用往往可以严加限制,毕竟不会因此而特别妨碍启蒙的进步。但是,我把对其理性的公开运用理解为某人作为学者在读者世界的全体公众面前所作的那种运用。至于他在某个委托给他的公民岗位或者职位上对其...
存在即转型,启蒙即问答,小问题嵌套大问题,处在“问题状态”的自我即“低阶自我”(lower-order ego),处在“解决状态”的自我即“高阶自我”(higher-order ego),之所以会出现“进阶”,是因为“低阶”中的问题只有在“高阶”才能化解,或者说,“问题”之所以是问题,是因为自我意识的层次太低,这符合我们的人生经验...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 "那么回答就是:"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运动的时代"。目前的情形是,要说人类总的说来已经处于,或者是仅仅说已经被置于,一种不需别人引导就能够在宗教的事情上确切地而又很好地使用自己的理智的状态了,则那里面还缺乏许多东西。可是现在领域已经对他们...
《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78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 康德在文章中的第一段就对启蒙运动给出了一个精炼而深刻的定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而不成熟的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
启蒙的障碍就是在使用理智时的懒惰和怯懦。因此康德认为,“这种启蒙所需要的无非是自由;确切地说,是在一切只要能够叫做自由的东西中最无害的自由,亦即在一切事物中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的自由”。康德在这里区分了理性的公开运用和私人运用。“我把对其理性的公开运用理解为某人作为学者在读者世界的全体公众面前所做的...
《批判与启蒙》20世纪中国启蒙的缺陷——再读康德《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国人通常只注意到西方启蒙运动所提出的那些响亮的口号和原则,如自由 平等 博爱 民主 公正 个性解放等,却忽视了这些口号和原则背后的更深刻的基础,即人道主义信念。正是对人类普遍本质的这种人道主义意识,才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实质。
泛指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新事物而得到进步的运动。①开发蒙昧,使明白事理。特指教育童蒙,使初学者获得基本的、入门的知识:祛蔽启蒙|启蒙教育。②指普及新知,使社会接受新事物,摆脱愚昧和迷信:启蒙运动。
康德认为,“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种不成熟的状态,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便无法使用自己知性的无能。这多半是由自己的懒惰和胆怯造成的。我认为,“蒙”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在自己对自己的关系上,否定自我,依赖知识和权威,如医生、牧师等。第二,在自己对他者的关系上,习惯...
这就是由康德所代表的“批判理性”的思想,它直接地反映在康德谈启蒙的一篇著名文章中,即《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本文则试图通过分析康德这篇文章,来反思一下我国的启蒙运动为什么总是半途而废的理论上的原因。 一 康德在这篇文章中开宗明义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