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两个整师又六个团,连同保安部队共计5万余人。对于改变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战役释义 江南”指东北松花江以南地区。战役背景 一九四六年十月,国民党军占领安东、通化、辑安等地后,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为继续实现“南攻北守,先南后北...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是一系列战役。它们发生在同一个时间段,彼此之间有紧密联系。 这里的江南,不是指长江中下游南岸区域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而是指松花江以南区域。这里的临江,指的是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临江地区。 1946年12月27日,郑洞国率领6个师的兵力,对临江地区发动攻击,以此打通从通化到集安的交通线路,...
提到东北解放战争,人们比较熟悉的多为“四战四平”、塔山和黑山阻击战等著名战役,但是,对于其中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却缺少一定的关注。造成这样一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场战役不像后来占领沈阳、长春等大中型城市那样政治、军事意义重大,而是大多打得是阵地防御战与运动战,且很少有大规模的歼灭...
“东北战场七战七捷——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北满两个战场上进行的一系列进攻战役。“三下江南”指的是:1946 年12 月17 日至1947 年1 月5 日,东北民主联军三次渡过松花江,对国民党军的南满根据地进行打击。“四保临江”指的是:1947 年 1 月 5 日至 3 月 ...
其中最为艰难,却又最能体现林彪指挥风格的,既不是四平保卫战,也不是辽沈决战,而是发生在1946至1947年隆冬季节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若论战果,这场持续四个多月的战役堪称东北战场上的转折之战。此役结束后,东北国民党军彻底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从此处处被动,到处挨打,最终全军尽墨。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历时3个半月,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北满部队密切配合作战,东满、西满部队积极出击,以战役上的积极进攻达到了战略防御的目的,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挫败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削弱了其机动兵力,迫使其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东北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的局面...
提到东北解放战争,人们比较熟悉的多为“四战四平”、塔山和黑山阻击战等著名战役,但是,对于其中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却缺少一定的关注。 造成这样一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场战役不像后来占领沈阳、长春等大中型城市那样政治、军事意义重大,而是大多打得是阵地防御战与运动战,且很少有大规模的歼灭战出...
如此巨大的改变,固然是因国军方面很不情愿地充当了“运输大队长”,更重要的是,我军因情施策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方针,“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就是其中经典范例。 1946年,国民党军针对我北满巩固、南满薄弱的现状,试图采用“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步骤,吃掉尚处弱小阶段的南满解放区。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历时3个半月,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北满部队密切配合作战,东满、西满部队积极出击,以战役上的积极进攻达到了战略防御的目的,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挫败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削弱了其机动兵力,迫使其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东北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