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语。佛教称能引发他人向上、增善去恶乃至证悟成佛的人。 善友﹑好伴侣。 泛指高僧。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佛说的善知识是什么 如何遇到善知识 善知识之相 小善知识 善知识前六德 多大的福报才能遇到大善知识 善知识没有定相 佛教讲善知识热...
上至佛、菩萨、下至人、天,不论以何种姿态出现,凡能引导众生舍恶修善、入于佛道者,均可称为“善知识”。 教导邪道之人称为“恶知识”。善知识可以用来称呼出家的僧人,也可以用来称呼未出家的佛教徒。指教示佛法之正道,令得胜益之师友。 善知识相圆满有八个方面:一者住戒、二者多闻、三者具证、四者哀愍、...
佛教语。梵语意译。闻名为“知”,见形为“识”:即善友、好伴侣之意。后亦以泛指高僧。《华严经·十迴向品八》:“常乐大愿,修习菩提,依善知识,离諂曲心。” 南朝 陈 徐陵 《答诸求官人书》:“僕七十之岁,
我们要能够念恩生敬,念善知识之恩德,生起敬重的心来。念恩生敬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就是师恩胜佛。从功德上来讲,善知识的功德与佛的功德是相等的;从恩德上来讲,“师恩胜佛。”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要见佛不会那么很容易啊,一定要我们已经证入空性了,已经悟入了,这...
就是遇到善知识 佛陀说:“你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学习和行持佛法并非‘一半’依靠善知识,而是全部都要仰仗善知识。” 时阿难陀白佛言:“世尊!我于静处作如是念:’善知识者是半梵行,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
《妙法莲华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那么何为善知识呢?善知识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首先我们看到...
第一点:善知识具备悲悯的心怀。 我们所交往的朋友、或者老师等,如果没有一颗慈悲的心,怜悯的心,那就不是善知识。所以,只要去看,这个人,是不是慈悲善良的,胸襟宽广的,如果不是,无论他讲的法再好,他也不算一个合格的善知识。 第二点:善知识具备明辨的智慧。 一个善知识,不只是要心怀慈悲,如果不能用智慧,...
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巴利语kalya^n!a-mitta。音译作迦罗蜜、迦里也曩蜜怛罗。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又作知识、善友、亲友、胜友、善亲友。反之,教导邪道之人,称为恶知识。据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七常啼品载,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之法及一切种智,而使人欢喜信乐者,称为善...
善知识的特点,可以用六个特点来说明。第一个特点,所谓善知识,是具有正知见的人。世尊释迦牟尼说是:“一切正知见人”。并没有说一定是出家人,出家人是指出家修行的人,包括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又或者一定是在家人,在家人指的是没有出家为僧的修行人,又叫白衣居士、近事男、近事女,在世间上...
一、恭敬善知识。在学佛路上,我们皆知恭敬心是有多么的重要。如经藏所言“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利益。”又或“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如上种种,皆是告诉我们,恭敬到底是有多么的重要。亲近善知识,其一,就是必须做到恭敬,以十分恭敬去亲近善知识。正所谓一分恭敬获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