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出处: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 襄公十四年》解释:君王做得好就赞扬他,犯错误了就纠正他(的错误),遇到灾难就援救他,过于放纵就告诫他。这几句话说的是“国相”的职责。“国相”的权利还没有大到可以“革除”国君的地步。
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公正用人。他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住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做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把政治生态搞清明。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说的是做得好就嘉奖赞...
(1)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 ”译文:(2)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译文:7.三段文本在治国理政方面给我们的启示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3.天之爱民A 甚矣B岂其C使一人D建于民上E以F从 其淫G而H 弃天地之性 4....
《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由此可知( ) A. 诸侯权力过大威胁天子权威 B. 西周制度保留原始民主遗存 C. 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逐步瓦解 D. 诸侯...
《左传襄公十四年》中记载了一段话:“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君主专制政体逐步确立B:体现法家赏罚分明的理念C:原始民主传统制约君权D:郡县制逐渐取...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师旷对晋倬公说:“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
根据材料“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因此根据材料“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可以判断出是分...
《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辅助)……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这说明( ) A.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萌芽 B. 社会等级秩序森严 C. 原始民主传统影响深远 D. 民贵君轻思想产生 相关知识点:...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故《夏书》曰:‘道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