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年间的《重修常州府志》序载:“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七月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两京太常寺少卿郡人唐鹤征撰”。另有学者考证《北游记》、《南华正训》为其作,唐鹤征并修正了《西游记》,陈元、唐光禄、华阳洞天主人都是唐鹤征。1617年八月,正值唐鹤征八十寿辰,孙慎行书匾为寿,并作了《保合堂记》,记述了保合堂(贞...
首先“唐光禄”为“唐鹤征”这种论点也是典型的先射箭后画靶。唐鹤征万历十七年二月升为“光禄寺少卿”同年十月就又被升为“太常寺少卿”这两次升迁前后就只间隔了8个来月时间。而陈元之序“壬辰夏端四日”已经很肯定是万历二十年,而这个时候陈元之真要称呼唐鹤征也早就不应当被称为“唐光禄”了,唐鹤征是万历...
唐鹤征对神佛传说和志怪小说的兴趣,从他编纂的《万历武进县志》就能看出端倪。 《万历武进县志》卷七“人物”一章有“仙释”一节。在这一节,唐鹤征给历朝历代与武进(包括武进旧时所属的晋陵,毗陵)发生关联的道释仙流专门立传,其中的道教人物收录有:自称“葛仙公”的道士葛玄;密修仙业,后白日飞升的许逊门人彭抗...
《明实录》印证了鹤征曾任光禄少卿一职, 并据《明实录》, 我们又知道了以下4点:一是唐鹤征担任光禄寺少卿是在万历十七年, 即1589年;二是担任的时间从“二月”到“十月”, 为8个月;三是迁光禄少卿前为“尚宝寺少卿” (从五品) , 而不是孙说的“光禄寺少郎”;四是任光禄卿8个月后, 旋迁升, 为太常...
唐光禄,不见正史记载,胡令毅先生考证为唐鹤征。笔者读之,亦觉有理。但笔者也曾做过考证,却证为唐道述,此备一说,以飨来者。 偶见一诗: 《朱邦宪文集》 朱察卿(1524—1572)字邦宪,号象冈,人称黄浦先生。上海人,朱豹之子。为太学生,慷慨任侠与沈明臣、王穉登友善。
唐鹤征,字元卿,号凝庵,出生于明朝武进(今江苏),是抗倭英雄唐荆川之子。他以博学多才而闻名,性格豪迈。隆庆元年中举人,五年后又取得进士资格,初任礼部主事。在仕途中,唐鹤征历任工部郎、尚宝寺丞、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等职,并在任太常寺少卿期间,曾提议将陈献章列入孔庙从祀。他的学术源于...
唐鹤征是一位多产的学者,其著作丰富,包括《桃溪札记》、《周易象义》、《周易合义》等经典作品。他的学术立场虽然名义上归属于南中王门学派,但他的思想却独具特色,他从王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致力于继承和发展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旨在纠正王学流派的不足之处。唐鹤征的心性理论在...
唐鹤征对《周易》之解易体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在解易时虽对易学之承 乘比应、中正、当位不当位等体例进行了适度运用,然而犹钟情于以象解易,特 别注重“以象明理”。对此,《周易象义·叙》曾说:“象者,造化之机,理之函也。” ②这是对唐鹤征易学象论思想的真切概括,而唐著《周易象义》之要则归于“合...
历史人物> 唐鹤征 顺之子,隆庆五年(1571)进士。历官太常卿。以博学闻名。 唐鹤征相关 徐鸣时 徐凯之 徐知仁 徐知训 徐知证 徐知询 徐知诰 徐知诲 徐知常 徐知谏 徐知谔 徐知新 徐秉义 徐佩之 徐金镜 徐法绩 徐治都 徐学诗 徐学谟 徐学聚 徐学颜 徐宝善 ...
唐鹤征(1538-1619年)字元卿,号凝庵。明武进(今属江苏)人。隆庆进[1]士。历任礼部主事、工部侍郎、尚宝司丞、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南京太常等职。曾请以陈献章从祀孔庙。后来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唐氏自九流百家、天文地理、稗官野史,无不究极,其学渊源于王守仁之学,属于南中王门,但又不尽同于王学。鹤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