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唐、宋、明、清四朝科举的主要特点。 唐代初年即已开科取士,并逐渐制度化。其特点是: 第一,考试科目由杂乱而逐渐突出了重点。 第二、确立分级考试制度。 第三,考生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央和地方官学的学生,另一类是不在校的自愿应试者。 第四,授官。进士及第分甲乙等,明经分四等,这都只是取得...
4.影响深远:唐宋明清四朝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朝的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特点包括:分科考试:宋朝的科举制度仍然将文官分为五科,但是取消了工科,新增了艺科。分级考试:宋朝的科举制度分为科举、会试和殿试...
您好亲,中国科举制度创始于隋代,规范于唐,完备于宋,鼎盛于明,终结于清。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规定采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吏,并于开皇八年设立“志行修谨”(有德)和“清平干济”(有才)两科,以选拔人才。隋炀帝继位后,又在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新设考试文辞的“进...
明朝的科举制度在宋朝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朝的科举制度仍然将文官分为五科,但是增加了翻译科,使得考试科目更加丰富多样。其次,明朝的科举制度分为科举、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使得考试流程更加规范严谨。在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更加系统,考试的难度也更大,选拔...
中国古代科举制发展简表 朝代 主要措施 隋朝 隋炀帝时,A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朝 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宋朝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上图_ 古代科举考试分级取士详解 从“择优录取”到“全员录用”的殿试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创立者就是那位在史上名声不佳的隋炀帝杨广,在唐宋时期发扬光大并逐渐兴盛,在明清时期达到成熟和巅峰。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共分为四档,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那么在科举刚刚开始兴盛的唐代会有什么乱现象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异地考试。 《唐会要》中说,科举的考生必须在本籍贯报名考试,不能异地跨考。 (“诸州贡举,皆于本贯籍分信明者。然依例,不得于所附贯,便求申送,如有此色,所由州县即便催科,不得递相容许。”——《唐会要》·卷七十六 王溥(北宋)) ...
材料四中国古代科举制兴衰示意图确立完善发展延续盛极1废止①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1905进士科创殿士增加进士人数八股文(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所示朝代的名称。结合自身理解,谈谈科举制存续一千多年的原因或者谈谈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4分) 相关知识点:
1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 300多年,考核的科目和内容几经变革。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2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 300多年,考核的科目和内容几经变革。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 (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3 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 300多年,考...
题目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宋代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宋代300余年间,共开贡举118榜,所取正奏名、特奏名共约11万人,开武举77榜,所取约2500余人,制举取士仅40人,词科取士1092人,童子科取士约300余人,平均每年取士约360人。这一数字不但远胜唐、五代,元、明、清三朝也不能及,可谓空前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