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 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1. 群山万壑:山峦和溪流。形容地势险要。 2. 荆门:即楚昭王所筑的荆州,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 3. 明妃:指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自愿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4. 紫台:即紫台阁,汉代宫室名。此处借指汉朝宫廷。 5. 朔漠:北方荒漠之地。 6. 青冢: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
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夜月一作:月夜环佩一作:环珮)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二、《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翻译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以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书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朗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诗词 拼原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夜月 一作:月夜 环佩 一作:环珮)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译文及注释 译文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注释1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2明妃:王昭君....
咏怀古迹·其三唐代: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
《咏怀古迹其三》古诗词鉴赏1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鉴赏: 《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诗歌。这首诗吟咏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