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全诗为:“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作者是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的创作背景与整体主题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
【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 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zǐ)归人,汉元帝时宫女。竟宁元年(前33年),昭君被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y...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查看全文...作...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1. 群山万壑:山峦和溪流。形容地势险要。 2. 荆门:即楚昭王所筑的荆州,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 3. 明妃:指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自愿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4. 紫台:即紫台阁,汉代宫室名。此处借指汉朝宫廷。 5. 朔漠:北方荒漠之地。 6. 青冢: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诗人怎样的感情? (2)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对王昭君寄予了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下列对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诗歌,都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本...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代】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