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宣言》是南京诗人冯亦同于2014年12月13日所作的一首诗,这一天正值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该宣言的创作初衷是为了表达中国民众对战争的痛恶,对亡者的哀痛以及对和平的深切期待。冯亦同作为一位在南京居住了大半辈子的诗人,以中华民族最为古老而美好的诗歌题材,结合中华先贤流传千年的遗训,撰写了这首...
和平宣言背景 和平宣言的创作背景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各地200余名二战老兵聚首北京,共同签署北京和平宣言,北京和平宣言全文不足百字,昨天,60年前,我们作为军人亲历了一场世界大战,今天60年后,我们作为幸存者是那场战争的最后见证人,明天为子孙后代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正中留言,...
和平宣言的创作背景主要是基于对历史和平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和平的殷切呼唤。首先,和平宣言往往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冲突或战争之后诞生的。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对于和平的渴望日益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平宣言成为了表达这种渴望和决心的一个重要方式。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承诺。其次...
《和平宣言》共240字,以诗歌的形式,参考《诗经》的韵文体,四字一句,既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又饱含深情、极具震撼。表达的就是为全人类祈福,远离战争、珍重生命。文章节选: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
和平宣言的写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当时世界各国都开始反思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寻求和平与稳定。 拓展知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文化形式来表达对和平的追求和呼吁。 其中,中国的一些文化名人和学者也参与了和平宣言的创作。他们认为,通过创作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可以更好地向...
和平宣言冯亦同的写作背景如下:其诗作《莫高窟写意》获首届金陵文学奖,诗集《男儿岛》1996年获第二届南京市文学艺术奖银奖;文学传记《徐志摩》2000年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颁发的首届龙文化金奖。广播剧《朱自清之歌》获江苏省1998年度广播剧单本剧一等奖,2001年获江苏省委宣传部颁发的第四届“五个一”...
作为一个文人,冯亦同如果能为这个城市服务,哪怕留下一个字,那都是终生的荣耀。冯亦同以中华民族最为古老而美好的诗歌题材,以中华先贤流传千年的遗训来撰写首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和平宣言》,就是想表达中国民众对战争的痛恶,对亡者的哀痛和对和平的期待,作为一位诗人,这是冯亦同莫大的...
该宣言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优美的旋律,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传递了中国对世界和平的坚定...
「宣言」一開頭,就受到了全省民眾對於「國內戰亂己經臨到和平的重要關頭」這樣一個時局的深切關心。到底一九四九年元月份楊逵寫「宣言」的局勢是怎樣的呢? 一九四六年六月,政府急於消除心腹大患中共,以精良的武器所配備的六十萬大軍,向當時中共根據地發動總攻,拉開了國共全面內戰的序幕。但兩年以後的一九四八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