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国家:中国 年代:1940年12月20日 作品简介: 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品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
内容简介:《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小说共分7章,前有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本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
《呼兰河传》为世人呈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呼兰河的社会风貌和人情百态。本期一起翻开《呼兰河传》这本书,读一读萧红笔下的东北大地。
内容简介:《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小说共分7章,前有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本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
大家好,今天为您带来萧红的《呼兰河传》。呼兰河是一座小城,这座小城并不繁华,只有两条街,便是乡下人来了,也是熟门熟户。呼兰河东二道街上有一个大泥坑,五六尺深,里面全是泥浆,下了雨,就跟河一样。一年之中,在这泥坑子上面抬车抬马,不知道抬了多少回。这大泥坑还淹死过小猪,闷死过狗、猫,鸡...
1942年1月12日,香港沦陷。身患重疾的萧红在时局动荡中几番辗转,身体每况愈下。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的句子后,又念及自己“半生尽遭白眼冷遇”,在不甘中于同年1月21日辞世,年仅三十一岁。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作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作者是女作家萧红。本书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作者以一个孩童的眼光打量着这一切,一一道来。
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萧红旅居香港时创作的一本回忆体长篇小说。本书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讲述作者的童年故事,再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呼兰人的生活状态。
她口中的半部红楼,就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即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呼兰河传》。书中,萧红以看似天真的孩童视角,描绘了呼兰河小城无知麻木的众生相:传不完的流言蜚语,数不清的冷眼旁观,停不了的底层互害……一幕幕人间惨剧触目惊心。呼兰河人盲目地相互折磨,茫然地画地为牢,怎么也走不出贫穷的沼泽。哪怕...
萧红与《呼兰河传》——文学洛神绝笔之下的东北苍凉史诗 她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她说:“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鲁迅称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茅盾为她的《呼兰河传》作序,并直言这部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她就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