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的压轴之作《兰陵王·柳》周邦彦本身就是一流的音乐家,所以无论是填词谱曲,还是在大晟府期间对旧乐谱的翻新、整理上,周邦彦的音乐创作都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他的歌词整饬规范,呈现出词作格律化的定型,他的词作首开宋词格律派的先声。周邦彦对音乐有着极高的天分,加之较高的文学修养,让他在词这种音乐文...
周邦彦这首《兰陵王·柳》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据《樵隐笔录》记载:“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将这首《兰陵王》比作王维的“渭城三叠”,可见在当时影响之大。这么萦回婉转...
有何人、念我无憀,梦魂凝想鸳侣。 比较显然,《尉迟杯》和《兰陵王·柳》两首词都是写别离,内容有一些近似的地方,但还是没有达到可以进行这样互证的程度。而我们也不能比较机械地对待周邦彦这样非常优秀的词人的两首作品。第三个论据,“闲寻旧踪迹”的意思的确是能够含有一个结束的意思,能够隐然意味着这当下的...
不过如梦一场,只能徒然地引起他的悲伤而已。这首《兰陵王》很能代表周邦彦慢词的风格,历来为后代评论家所激赏。谭献在《谭评词辨》中盛赞此篇说:“已是磨杵成针手段,用笔欲落不落,“愁一箭风快”等句之喷醒,非玉田所知。“斜阳冉冉春无极”七字,微吟千百遍,当入三昧,出三昧。”
写别离的痛苦:期信杳,别离长,远情伤。写别后的相思:还是独拥秋衾,梦余酒困都醒,满怀离苦。甚情绪,深念凌波微步。不过,这本《片玉词》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陵王》,全词分上中下三阕,共130字,字字动人: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1、最负盛名的词:《兰陵王·柳》《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
兰陵王:词调名,首见于周邦彦词。 (2)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3)烟里丝丝弄碧:笼罩在烟气里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它嫩绿的姿色。弄:飘拂 (4)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5)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行色:指行人...
周邦彦的这首《兰陵王》词,以柳树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幅离别的画卷。开篇“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描绘了长堤上柳树成行,阴影连成一条直线,柳条在雾气中轻轻摇曳,显得格外翠绿。隋堤上,曾经见过多少次柳絮飞扬,送别行人的情景。“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登高望远,故乡的景色尽收眼底,谁能理解在京城奔波的疲惫...
兰陵王·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度.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惭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春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