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王命令毕公高作策文,分出成周的一部分民众迁到郊区居住,作为成周的屏藩,写下《毕命》。 分赐宝器 当时,楚国国君熊绎与鲁国国君伯禽、卫国国君卫康伯、晋国国君晋侯燮、齐国国君齐丁公一起辅佐周康王(《史记》误作周成王)。由于齐、晋、鲁、卫四国与周康王亲缘较近,因此都...
周康王在位期间主张节俭,晋侯燮修筑了华丽的宫殿,周康王便派使者责备晋侯燮的铺张浪费。周康王还封唐叔虞的少子公明于贾(今山西省襄汾县西贾乡),建立贾国。康王十二年六月,周康王亲自由镐京步行至丰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沣河以西)祭祀先祖,沿途由毕公高率军护卫。周康王在祭祀时作《毕命》,督促毕公...
- 血缘:周康王,姬姓,名钊,周成王姬诵之子,周武王姬发之孙,古公亶父曾孙,黄帝后裔。其母为邑姜(姜尚之女)。 - 继承关系:周成王去世后,康王以嫡长子身份继位,成为西周第三任君主。成王临终前因担忧太子年幼,命召公奭、毕公高等重臣辅佐其登基。2. 继位背景 - 政局稳定:西周历经武王克商、成王定...
周康王,姬钊,西周第三代天子,周成王的儿子。康王与其父成王在位期间,西周正处于建国后的上升期,周天子威慑力十足,国力持续上升,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作为皇三代,周康王在位期间并无特别突出的政绩,但这正是王朝巩固的正确做法。通过“成康之治”,奠定了西周国库充...
周康王姬钊,生于皇室,长于深宫,自幼便沐浴在父王周成王的仁爱之政下。周成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巩固周朝基业,为后世子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姬钊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不仅继承了父王的治国理念,更在贤臣召公奭和毕公高的悉心教导下,对治国之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公元前996年(也有说法为前1020年或前1078...
周康王姬钊出生在一个“皇室世家”,父亲是周成王姬诵,母亲是周成王的王后,想必从小就享受着“吃香喝辣”的生活。小小年纪的姬钊,已经在宫廷中感受到了“权力的游戏”。当周成王去世后,年仅二十岁的姬钊顺利继位,成为了周朝的第三位君主。听说他当时的心情就像是刚刚获得了“人生赢家”的奖杯,满心欢喜地准备大...
周康王,姓姬名钊,周成王之子,西周第三位国君。周成王晚期,担心太子姬钊无法管理好国家,于是任命召公奭和毕公高辅佐太子。成王去世之后,太子姬钊在召公和毕公辅佐下顺利即位,为周康王。康王即位后,召公和毕公反复告诫康王西周政权来之不易,希望康王能够效仿先祖文王、武王等人做一个有成之君。康王听后深有感触...
公元前 1021 年,周成王在洛邑病逝前,拉着儿子姬钊(周康王)的手说:“咱周家的江山,全靠你爷爷的礼法和你叔公的辅政,你可别给祖宗丢脸。”18 岁的康王看着父亲留下的 “遗产清单”—— 成熟的分封制、完备的礼乐体系、稳定的经济基础,突然意识到:当 “官三代” 最难的不是 “搞创新”,而是 “别瞎...
周康王姬钊(约公元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作为西周第三位君主,其统治时期与父亲周成王共同缔造了“成康之治”的盛世,是中国早期王朝治理的典范。以下从政治、军事、文化、制度及后世评价五个维度还原其历史轨迹:--- 一、权力交接与政治遗产的延续 周康王的继位背景是西周初期政权稳定化的关键阶段。其父周成王在位...
一、周康王是谁? 周康王姬钊是西周第三位君主(约公元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父亲是开创“成康之治”的周成王,爷爷是灭商建周的周武王。他的上位堪称“无缝衔接”——父亲周成王去世前已为他铺好路,辅政大臣召公奭、毕公高全力辅佐,让西周进入了史书盛赞的“成康之治”后半场,史载“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