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上 【一】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译文:告子说:“人的本性好比柜柳树,义理好比杯盘,把人的本...
1、简介 《孟子·告子》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共20章。2、出处 《告子》选自《孟子》。《孟子...
有几个弟子对墨子说:“告子能胜任行仁义的事。”墨子说:“这不一定正确。告子行仁义,如同踮起脚尖使身子增长,卧下使面积增大一样,不可长久。”这是在说告子的仁义还不稳定持久啊。其实,关于告子的具体身份,现在争议不断的其中一个点是:《孟子》中的告子和《墨子》中的告子是否为同一人。晚清经学大师孙诒...
《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 孟子与告子都是战国时人,孟子持性善论(人生来有向善的力量),告子持不善不恶说(即人生下来本无所谓善恶),《告子》以两人的论辩开头,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道德及其相关理论。 全文: 【一】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说法一:告子是东周战国时思想家,曾受教于墨子,有口才,讲仁义。由于孟子在人性问题上和他有过几次辩论,所以他的学说仅有一鳞片甲记录在《孟子·告子》中。说法二:告子是孟子的学生。因为古人赵歧考证过,他是孟子的弟子。说法三:告子本人无着作流传,因此也有其人纯属杜撰一说。
告子也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据说年轻的时候见过墨子。跟孟子见面那会儿,应该已经是老先生了。至于是谁去见谁,则不清楚,总之是讨论了人性问题。这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有意义是因为孔子不谈人性。人性作为问题被提出来,是从这场辩论开始的。后来,人性是善还是恶,就成为一个问题。他们的辩论,也很好玩。告子...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孟子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着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