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培亨所住的院士楼距离他原先的超导电子实验室几乎是一步之遥,几十年中,他始终保持着每天早上八点出门上班、晚上七点下班回家的工作节奏不间断,直至实验室后来迁到了仙林的新校区,吴培亨年届耄耋,依然奋斗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2023年4月,吴培亨院士团队...
当代吴氏名流(76) 品端成梁 学粹至丰 ——记超导电子学、无线电物理学家吴培亨院士 宗贤吴培亨院士(以下尊称为:吴宗贤),1939年11月12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张家港市,现年85岁。 吴宗贤 1946年举家迁居苏州,1956年毕业于张家港梁丰高中,继入南京大学深造。1961年毕业于“南大”留校任教,历任信息物理系主任...
在众多院士专家中,著名超导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培亨教授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一上午的开幕式和专题报告中,吴院士一直认真听讲,鲜有离席。吴院士长期从事超导电子学研究,尤长于超导电子器件的高频(微波到太赫兹波段)应用,是我国超导电子学界公认的带头人,也是无线电物理国家重点学科(...
吴培亨 超导电子学家。南京大学教授。1939年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南京大学超导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电子学会超导电子学分会主任。曾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日本东北大学教授。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超导电子学的研究,尤长于超导电子器件的高频(微波到太赫兹波段)应用。在探...
针对这一重大需求,吴培亨院士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团队历时五年,逐个攻克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研制出国际上首个具有高时间精度的超导纳米线 X 射线单光子探测器,实现了时间精度为 20.1 皮秒的 X 射线单光子探测,并通过研制的两个相邻器件进行差分测量,获得了 0.87 皮秒的时间精度。图1为研制高时间精度超导 X ...
超导电子器件利用极端的手段获得极端的性能,极大地推动了天文观测、量子信息、生物检测和军事国防等应用领域的发展。近日,吴培亨院士团队张蜡宝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制备过渡金属硫属族化合物(TMDs)纳米线的普适策略,通过拓扑化学转化原理成功制备出高质量超导纳米线,其超导电流和回滞电流的比值超过20。这项工作为研制...
超导电子器件利用极端的手段获得极端的性能,极大地推动了天文观测、量子信息、生物检测和军事国防等应用领域的发展。近日,吴培亨院士团队张蜡宝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制备过渡金属硫属族化合物(TMDs)纳米线的普适策略,通过拓扑化学转化原理成功制备出高质量超导纳米线,其超导电流和回滞电流的比值超过20。这项工作为研制...
针对这一重大需求,吴培亨院士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团队历时五年,逐个攻克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研制出国际上首个具有高时间精度的超导纳米线X射线单光子探测器,实现了时间精度为20.1皮秒的X射线单光子探测,并通过研制的两个相邻器件进行差分测量,获得了0.87皮秒的时间精度。图1为研制高时间精度超导X射线单光子探测器。该探...
针对这一重大需求,吴培亨院士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团队历时五年,逐个攻克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研制出国际上首个具有高时间精度的超导纳米线 X 射线单光子探测器,实现了时间精度为 20.1 皮秒的 X 射线单光子探测,并通过研制的两个相邻器件进行差分测量,获得了 0.87 皮秒的时间精度。图1为研制高时间精度超导 X 射线单光...
吴培亨院士:被“卡脖子” 我们不怕 作为一名奋战在科研领域几十年的老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超导电子学家,南京大学教授吴培亨说:被“卡脖子” 我们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