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是唐代诗人柳中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写了诗人听筝时的感受,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比喻新颖贴切,艺术效果极佳。作品原文 听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注释译文 ...
此诗巧借曲误周郎顾的故事,写女子意在邀心目中知音的顾盼。“欲得周郎顾”,意味着坐在一旁的“周郎”开始时并没有看这位弹筝者,大概是已经沉醉于美妙的筝声中了。对一般演奏者来说,这应该是最值得骄傲的时刻,但这位女子却完全不这么想,因为她的心思都放在了听筝者——“周郎”身上。于是她故意不时地错...
《听筝》古诗词鉴赏 《听筝》古诗词鉴赏 【原文】: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释】: 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简析】: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
非常巧的是,这则故事,恰恰与“听筝”有关。似乎可以作为解读《听筝》的一首旁白曲子。 他们二人的见面,正如诗中所写,“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张好好,一出场就惊艳四方,手下的古筝,是金粟柱,即名贵桂木所制作,当名贵而精美。纤纤玉手,带出一张美丽动人的面庞,令诗人心旌荡漾。
听筝鉴赏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听筝》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李端的这首《听筝》诗,以其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妙而动人的音乐场景。这首诗就像一幅美丽的画,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听筝时的感受和情感。“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开篇两句,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了音乐和弹奏者的形象。金粟柱的筝,素手在...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唐代:张九龄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
小提示:张九龄《听筝》的翻译及注释内容 朗读 打赏 完善 端居不平复发能感声能纤指悠扬新意居正欲绝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