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吐蕃王朝兴盛和发达的两个阶段(囊日论赞-松赞干布时期,以及赤松德赞时期)对应气候相对湿润的阶段;而爆发战争和饥荒的时期对应于气候干旱的阶段,特别在王朝晚期阶段(公元830-877年,也就是从达摩掌权到二子争权期间),由~500年和~210年气候周期叠加造成的严重干旱,可能是造成吐蕃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吐蕃本部两位赞普并立的乱混乱局面,远在河陇边关的论恐热反对来路不明的云丹继位赞普,率吐谷浑、党项和温末三部万余人人马,并联合吐蕃青海节度使组成声讨逻些城云丹赞普及那襄氏的军事联盟,那囊氏派大相尚思率上万人马北上讨伐论恐热,双方在渭州薄寒山(陇西)相遇,论恐热联军大胜尚思罗。尚思罗率残部南逃...
847年,云丹赞普控制伍茹以逻些城为中心,俄松赞普则统治约茹。双方为争赞普正统,在郭喀拉日居山口与雅江渡口激战,历时12年的“伍约之战”爆发,吐蕃王朝走向全面内战与大分裂。848年,九姓乌护联合葛逻禄建喀喇汗国。庞特勤驱吐蕃守军,自称可汗于龟兹。张议潮于河西起义,攻瓜沙,吐蕃溃逃。张议潮得瓜州补给,募兵...
吐蕃农业发展 青藏高原农业的起源比较早,新石器时代的卡若文化,距今约有四五千年,其遗址中出土有谷灰等,证明当时已有了原始的农业生产。吐蕃的发祥地山南一带很早也有了农业生产,蕃部落就是以农业为主的,最后征服了许多游牧部落。 吐蕃时期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东北部的湟水、黄河、洮河流域,东部的长江流域,中部...
7世纪初叶,在西藏高原以逻些(拉萨)为中心兴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汉文史籍称之为“吐蕃”,这就是历史上的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建立于唐贞观七年(633),从松赞干布至朗达玛共传九代,于842年走向分裂瓦解,半个多世纪后,唐朝也走向覆灭。可以说,吐蕃王朝几乎陪伴了大唐王朝的始终。
同时,这三大时期主政群体内各族间关系也迥异。在王族库氏主政时代以及父民六族主政时代,悉补野王族与这两大主政群体关系颇为密切。共同的血脉联系或者彼此间长期铸就的彼此依存长期联盟关系,都赋予了二者较丰富的执政资源,赋予其主政地位以较强的合法性,为其主政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观《吐蕃赞普传记》大相表...
因为,北宋时期的吐蕃,已经崩溃,剩下的那些吐蕃部族、吐蕃化的部落们,说实在话,整体来看,确实挺弱的,跟以前那个声名赫赫的吐蕃王朝,根本没法相提并论。 唐末,瓜沙之地复为所隔,然其国亦自衰弱,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矣。 那么当年那个叱咤高原,倔强得连盛唐都不放在眼里的吐蕃王朝,最后到...
之外,吐蕃的制革、制陶、毛纺、毡裘制作及金银器制造等,在吐蕃王朝时期都有长足发展和进步。今天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树藏刀锻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等青海藏族传统技艺正是吐蕃手工业技艺的历史见证。第二节 商贸与交通 商业在藏族社会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据藏文史书明确记载...
在吐蕃王朝即将形成之际,青藏高原中部的各部落,生活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大河谷及其支流地区。他们形成了小规模的氏族团体,频繁的战争使得部落联盟的建立变得至关重要。在最早的历史时期中,政权被人们描绘成一种基于萨满教教义的神权统治,这种统治强调山神、献牲、立誓和君权神授的重要性。关于吐蕃的文字记载,始于7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