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七子 [ hòu qī zǐ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hòu qī zǐ ]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七人的合称。他们继承了“前七子”的拟古主张,故称。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后七子名词解释 后七子,又称为后宇文氏诸子,是中国北朝时期宇文泰的七个儿子,分别是宇文乾、宇文通、宇文㻶、宇文𢙠、宇文俨、宇文毓、宇文毗。他们在北周、北齐、北周三代中担任重要职位,对于北朝历史及统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宇文乾:宇文泰第六子,字仲宗,北周兴和元年(572)出生,北周宇文乾在位...
下面将对后七子进行逐一解释。 1.孟子: 孟子(372年-289年前后)名轲,字子舆,又称孟子舆。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被封为“孟子”,是出于尊敬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他的思想主张强调人性的善良,认为人性是可以培养和改造的。在政治上,孟子主张君主立德,推崇仁政。孟子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
后七子之首 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王世贞 李攀龙死后独领文坛二十年 字...
题目后七子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后七子指嘉靖中期的李攀龙与谢榛、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他们提出了文学复古运动,思想上,七子派尊汉魏、黜宋元,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摈斥中晚唐与宋诗.反馈 收藏
1、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龙、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后七子是中国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基本上与前七子相同,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后七子的主张影响是重视文学独立地位。2、李攀龙、王世贞是后七子的代表作家,他们认为古文已有成法,今人作文只要“琢字...
首页 文档 视频 音频 文集 续费VIP 客户端 登录 百度文库 其他 后七子记忆口诀后七子记忆口诀 后七子记忆口诀:豆腐皮、糖葫芦、红彤彤、大桥桥、小船儿、牛肝菌、油画儿。©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后七子是明朝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流派。后七子分别是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后七子受前七子影响,同样提倡文学复古,所以也有着和前七子相似的特点,有时它们过分强调复古而失去了创造性,但总体而言前后七子的出现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史称“后七子”,后子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明史·文苑传》称后七子“诸人多年少,才高气锐,互相标株,视当世无人.七子之名播天下”。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因家近东海,故自号沧溟,人称“沧溟先生”。济南府历城(今济南历城)人。嘉靖十九年(1540),李攀龙参加乡试考中了第二名,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