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七子是指明代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的七位文学家,他们分别是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这七位文学家继承了前七子的拟古主张,继续提倡复古,相互呼应,彼此标榜,在文坛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这七位文学家的简要介绍: 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人。明代著名文学家,...
1. "后七子"是指李攀龙、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这七位明代文学家。2. 在中国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后七子"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他们的文学观点基本上继承了“前七子”的理念,主张文学创作应效仿秦汉古文风格,诗歌则以盛唐为楷模。3. "后七子"提倡文学的独立性,他们主张文学...
1、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龙、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后七子是中国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基本上与前七子相同,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后七子的主张影响是重视文学独立地位。2、李攀龙、王世贞是后七子的代表作家,他们认为古文已有成法,今人作文只要“琢字...
后七子是指哪七个人..总之," 后七子崛起于嘉靖间",为当时衰颓已久的文坛吹来一股清新之气,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后人将前后七子的成就与风格之异相互比较 ,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同特点和进步倾向
后七子是指哪七个人..后七子是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中国明代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他们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1. "后七子"是明代嘉靖至隆庆年间的文学家群体,成员包括李攀龙、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和吴国伦。2. 这个群体的文学理念与之前的"前七子"相似,都倡导文学创作应学习秦汉散文和盛唐诗歌。3. 后七子提倡文学创作的独立性,主张文章应摆脱前人的影子,追求个性和创新。4. 李攀龙和王世贞被...
1. 后七子是指李攀龙、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这七位文学家。2. 后七子是中国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他们的文学主张基本上继承了前七子的理念,同样强调文学创作应当追随秦汉时期的古文风格,诗歌则以盛唐为典范。3. 后七子主张文学应当具有独立的地位,他们认为文学创作不应...
后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1、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龙、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后七子是中国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基本上与前七子相同,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后七子的主张影响是重视文学独立
1、后七子,具体指李攀龙、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这七位文学家。他们活跃于明代嘉靖至隆庆年间,是当时文学界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继承并发扬了前七子的文学理念,同样倡导文学创作应学习秦汉古文,诗歌则应以盛唐为榜样。2、李攀龙与王世贞是后七子中的杰出人物,他们提倡文学创作应当...
1. 后七子,又称七子,是指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2. 这一文学流派的基本主张与前七子相似,即重视文学的独立地位,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3. 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攀龙和王世贞,他们认为,只要遵循古人的作文法则,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