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同谷县 西魏末改白石县置。治今甘肃成县。为广业郡治。隋属河池郡,唐属成州。乾元二年(759),诗人杜甫寓此,感伤安史离乱,作《同谷七歌》。宝应元年(762)地入吐蕃。咸通十三年(872)复置。后为成州治。蒙古至元七年(1270)废入成州。
《发同谷县》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的诗。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在从秦州前往同谷县的行程中,按所经路线写了十二首纪行诗。杜甫在同谷县住了一个月左右。当年冬天,他离开同谷前赴成都,在这次行程中,杜甫同样写了十二首纪行诗,这是第一首,是序诗。杜甫在同谷,衣食问题并未得解决,但他...
此首及下首都是正写同谷县。此首写同谷城地势,下首写龙湫。龙湫即万丈潭,在同谷县东南七里。 按一般写法,诗当先出“我生何为在穷谷”,然后接写穷谷情况。今却突写穷谷四句,然后出“我生何为在穷谷”二句。这叫“逆入”,又叫倒笔。笔力精悍。“歌正长”,承上句。长夜无眠,故歌亦长。末句诸家解说纷...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作于杜甫处于穷愁绝境之时。这组抒情诗展示了诗人当下复杂不平的心态,真切感人;融合了屈原等前人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并有所突破,使激越的悲情得到了动人的传达;标志着杜甫前、后期思想转型的最终完成。这组诗,无论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还是就其与杜甫...
解析 答: 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自己背柴火采集野菜,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 考查知识点:翻译思路分析与延伸: 考点:1.寓居:寄居。 2.饿殍:即指饿死的人。结果一 题目 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的翻译 答案 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自己背柴火采集野菜,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相关推荐 1甫...
自译杜甫诗歌《发同谷县》: 杜甫自同谷到成都十二首纪行诗的第一首,是准备出发时在同谷县凤凰山下凤凰村所作。杜甫一家人在此暂住了二十多天,虽然他觉得同谷山川很美,是个隐居的好地方,但缺衣少食的窘迫现状,使得他还是决定前往成都去寻求投靠。杜甫自注:“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剑南纪行。”赴剑南即...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作者】杜甫 【朝代】唐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呜呼二歌兮...
首页>辽阳市> 同谷县 查看同谷县_360地图搜索结果列表 同谷县包括:同谷 同谷 地址(位置,怎么去,怎么走,在哪,在哪里,在哪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雅水镇 电话:
同谷县 同谷县,古县名。西魏末改白石县置。治今甘肃成县。唐宝应初地入吐蕃。咸通末复置,为成州治所。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废入成州。唐代安史之乱起时,诗人杜甫寓此,因感伤离乱,作《同谷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