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七古) 背景 原文、注解与赏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评价 总目录 客居秦州、同谷时期简介(公元七五九) 乾元二年(759)七月,因关辅地区(关指关中;辅指三辅)饥荒,杜甫弃官而去,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从此结束了他的从政生涯,走上了后期漂泊西南的人生道路。这时史思明在范阳...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杜甫 (一)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二)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杜甫男儿生兏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乾元二年(),杜甫四十八岁。七月,他自华州弃官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十月,转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在那里住了约一个月,这是他...
网易云音乐是一款专注于发现与分享的音乐产品,依托专业音乐人、DJ、好友推荐及社交功能,为用户打造全新的音乐生活。
同谷七歌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
(转引自《杜诗镜铨》卷七)这种奇特的构思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现了诗人对于相依为命的长 的亲切感情。仇兆鳌说:“命托长 , 一语惨绝,橡栗已空,又掘黄独,直是资生无计”;“前后章,以有客对弟妹,叙骨肉之情也,中间独将长 配言,盖托此为命,不啻一家至亲。”(《杜少陵集详注》卷八)二是诗人流浪到同谷,...
乾元年间,居于同谷县的诗人创作了七首歌,内容深刻,情感真挚。第一首歌描绘了诗人的困苦生活,他拾橡栗,随狙公度日,手脚冻裂,归途无望。面对这样的困境,诗人心中充满了哀伤,仿佛悲哀的风从天而降。第二首歌中,诗人用长镵与黄独的故事,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希望。短衣难掩胫骨,与子空归的...
《同谷七歌》唐代杜甫作品概述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原题为《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广为人知的别名是《同谷七歌》或《七歌》。杜甫,字子美,这首诗描绘了他在艰难岁月中的生活与情感。诗中,杜甫自述为一贫如洗的旅人,白发蓬乱,常与山猴共拾橡栗,于严寒的山谷中度过日暮。他...
在内容上,从自身作客的窘困,到全家因饥饿而病倒的惨况,再到怀念兄弟、寡妹,由悲弟妹又回到自身,由淮南山东又回到同谷,由一身一家说到国家大局,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在结构上,七首诗相同,首二句点出主题,中四句叙事,末二句感叹。杜甫的七歌,原本平子(张衡)《四愁》、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