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候,梁朝在岭南地区设置的行政区划。梁武帝萧衍大通中(528年),番州分置高州,改州名为合州。大同末,合州改称南合州,驻徐闻县,即今广东省雷州市,隋初复称合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 ,与禄州合并仍称合州,同年改为合浦郡。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普通四年(523年),在岭南地区的越州析出合浦、...
本期要解构的文象是古合州/会江楼,主要文象视点为水码头、合阳城,要读取的诗文是陈在汉的《合州》。 01文象信息 合川“枕三江之口,当川东北众水之凑(聚合)”,在肩扛船载的古代,交通堪称便利。清中后期,三江之上帆樯(qiáng)不断,码头之上货...
据史志记载,仅从1019年至1236年200年间的宋代,合州就有进士及各类功名、授官的举贡者300多人。涌现出了经学家罗志冲、李明复、陈用庚,以及张宗范、度正、黄西甫、阳枋等一大批传承理学,引领巴渝学术潮流,蜚声蜀学领域并且影响全国的著名学者,他们为合州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谱写了最光辉的篇章。如果一定要...
在隋唐两宋的合州,这片土地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合州在隋唐两宋的发展中,涌现众多学者,文化底蕴深厚,并成为学术与文化的中心。合州人民崇尚文化,尤其敬慕士儒,使得这里成为了学术的摇篮。据史志记载,仅在宋代,从1019年至1236年的200年间,合州就诞生了300多名进士及各类功名、授官的举贡者。◆ 张柬之的...
合州,出自《读史方舆纪要》梁大通中置合州,大同末改为南合州以别于合肥之合州也。隋平陈,复改为合州治海康县(今广东雷州市)。大业中,州废,仍属合浦郡。唐武德五年,复置南合州。贞观元年改东合州,八年改为雷州。《隋书》合浦郡(旧置越州。大业初改为禄州,寻改为合州。)统县十一,户二万八千六百...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名为合州,归属剑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巴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次恢复为合州,州治设在今合川市区,管辖石镜、新明(今岳池县南)、汉初、赤水、铜梁(今铜梁县西北)和巴川(今铜梁县旧县乡)等6县。宋朝时期,石镜县改名为石照县,合州隶属于梓州路...
合州,位于巴川之地,唐朝开元年间户数为二万六千七百,乡有四十二个。元和时期,户数减少至二千八百九十二,乡则变为三十九个。合州地理位置在古代禹贡所记载的梁州区域,春秋时期曾为巴国领地,秦朝统一后设为巴郡。现今的合州,是汉代巴郡垫江县的旧址。宋文帝元嘉时期,这里设置了东宕渠郡,而到了后魏...
南合州是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在岭南地区设置的行政区划。梁中大同元年(546年),以岭南地区的合州为南合州(以别于合肥之合州),驻徐闻县,即今雷州市,辖境约当今广东省雷州半岛雷州、湛江、遂溪、徐闻等市县地。隋先后改称合州、合浦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合浦郡地并废徐闻郡地复置南合州,州治在海康县...
本期要解构的文象是古合州/会江楼,主要文象视点为合州山水,要读取的诗文是梁潜的《合州写怀》。 01文象信息 “合州楼前江水合,合州楼外青山匝。倚楼西望雨溟溟,顺水舟来飞两楫。阆(láng)州山水天下稀,不如合州可忘归。街头仿佛吴门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