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近80年来,叶嘉莹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为终身事业,著有数十部中文、英文著作,对中华古典诗词的体悟启发了海内外无数学子。为迎贺叶嘉莹百岁寿辰,关注、热爱古典诗词的各界友人,纷纷以短视频的形式,在抖音平台“诗不远人话迦陵”活动中,与叶嘉莹隔空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历史学者许倬云等各界名家,也与...
叶嘉莹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出版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等著作数十种,曾获得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4中华文化人物,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
学界常用荷香比喻叶嘉莹的诗词教育精神,从儿时于战乱中观赏家中水缸里的荷花而发想对于苦难的觉悟,到落足加拿大后“百花繁茂,而独鲜植荷者”的心有所憾,再到邂逅南开大学马蹄湖畔“托身从此永无乖”的自我惕励与期盼,浸染在墨香中的叶嘉莹于人海中乘船前行,把不懂诗的人接...
叶嘉莹: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之一,诗词是一种美文,它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其重要特点。什么是中华诗词之美?中华诗词之美首先体现在中国语言文字上,独体单音和平仄四声的特征使诗词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文字与声音美感。当...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直到看见叶嘉莹先生,才知此言不虚。席慕蓉形容初见叶先生的场景:她满头银发,一身素色衣裙,襟前别着一朵胸花,如一朵淡紫色的蝴蝶兰,素淡从容,让人过目不忘。近百年的时光,虽然在她头上留下了缕缕白发,在她脸上刻上了条条皱纹,可却...
叶嘉莹说,诗词存在于苦难,也承受着苦难,因此是“弱”的。但苦难之中,人还要有所持守,完成自己,这是“弱德”。叶嘉莹一生,也践行了自己在词学中创建的弱德之美:虽一世多艰,仍寸心如水。弱而为德,并非软弱,而是在“弱”的姿态中始终保有一份持守的力量。
“在中国的诗词中,有一条绵延不绝的感发之生命的长流。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加入其中,共同享受这条活泼的生命之流,使其永不枯竭。”🌸 叶嘉莹不仅这样想,更是这样做的。七十年来,她培养了无数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她自己也是诗词的女儿,荣获“中国诗词终身成就奖”...
百岁高龄的叶嘉莹在开幕式上讲述了自己的诗词人生与诗学情怀。她回忆了40多年前决心回国教书、结缘南开的往事。“我当时离开祖国多年,远在加拿大温哥华。‘漫向天涯悲老大’,我在遥远的天涯,感叹自己已经衰老,‘余生何地惜余阴’,那剩余的生命,我应该到哪个地方?我想我要回到祖国,一生终老在南开。”自1979年...
【叶嘉莹】中华诗词之美(全)共计50条视频,包括:1. 1.1 词产生的背景、2. 1.2 词的产生、3. 1.3 配乐填词与《花间集》等,UP主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UP账号。
光启市的模范未婚妻创建的收藏夹汉语言文学内容:【叶嘉莹】中华诗词之美(全50讲),如果您对当前收藏夹内容感兴趣点击“收藏”可转入个人收藏夹方便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