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湾通识教育 1.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内涵:通识教育最根本的理念,应是通识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通识思维能力即想得更深入、看得更宽远、判断得更正确的能力。易言之,通识思维能力应包括思考力、感受力、理解力、分析力、创造力、洞察力等综合能力的养成,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又来自不同知识贯通的训练。因此,通识教...
1.2 台湾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发展 1.2.1 探索阶段:均衡人文与科技发展(1993-2000)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较晚,因没有较完整的技职通识教育理论基础供给各高职院校进行通识课程规划及教学实施的依据。此时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多比照一般大学。比如,1958 年《大学共同必修科目》,将语文、英文、思想、宪法、历史等科目...
文章以台湾师范大学为例,介绍了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架构和特点。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语文课程和通识课程部分。通识课程设计为七大领域,地区化课程数量大、种类多,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许多课程也注重在课程内容中设计地区化内容,此外开设有与地区特点密切相关的生活技能课程;不仅开设较多有关中国...
台湾各所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历经演进和改革,已对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探索和借鉴。一、 文献综述(一)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通识教育, 亦称 “普通教育”、 “一般教育”,19 世纪以前一般指中小学教育的总称。 美国博德因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 S. Packard)教授将此词引入...
台湾通识教育与大陆素质教育之比较 通识教育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学习系统的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通识教育”有着不同的实践内容和模式, 甚至有着不同的名称。1984 年,台湾地区的通识教育全面展开;1995 年我国大陆开始推动文化素质教育 ,2000 年以后许多高校将“通识...
这几年,“通识教育”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在参访台湾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大学、中原大学、逢甲大学等5所大学期间,对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印象。 《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通人”即通才,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权达变,通情达理,...
1、台湾通识教育发展趋势 摘要:台湾地区通识教育的实施,以台湾教育部门对通识课程的设计和发展规划为主线;而通识课程的落实,分为“必修科目”、“选修课程”“共同必修课”废除“共同必修科目”和“中程纲要计划”等重要阶段。由于台湾地区通识教育几乎与国际同步,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
由于台湾地区通识教育几乎与国际同步,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了解、研究台湾地区的通识教育发展情况对大陆开展通识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台湾地区;通识教育;发展;趋势通识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教学内容包含语言、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哲学等人文社会...
一、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缘起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亦称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它是中小学基础教育之上区别于(或相对于)"专业教育"的一个概念。它最先是由美国哈佛大学1945年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提出的。它是传统的"自由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由于产生了大学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并行发展。与...
台湾青年以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为支撑,以通识教育“全 面发展,成为“通才”的理念为指导,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就不会存在偏差或者 脱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现象。 二、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现状以及通识教育带来的转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两岸关系具有特殊性,无先例可循,有必要从三维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