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朱氏:朱氏最初发源于今河南东部淮阳古朱襄氏故地和山东西南部邹县一带。汉朝时期,朱氏相对集中并形成地方望族的有沛国朱氏、吴郡朱氏、平陵朱氏、南阳朱氏、都昌朱氏等数支。到隋唐时期形成所谓朱氏十一大派,即山东、吴郡、庐陵、鄱阳、建阳、曲江、南阳、冀州、汴梁、扬州、濮阳等朱氏十三望。 南阳邓氏:邓姓发源于...
一句“躬耕南阳”,所以古南阳只能等于今南阳?诸葛亮一篇《出师表》中有一段抬高刘备,贬低自己的文段,开头如是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随着时间的推进,南阳郡的南阳二字被宛县所继承,现今成了南阳市,借此,以古今同名混淆视听的所谓躬耕地之争在宛县民间叫嚣的还是挺厉害的。那么,东汉末的南阳就等于...
古南阳郡的辖区较大,包含了现今河南省南阳市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湖北省襄阳市的部分区域。 具体的县邑可能包括宛县(南阳市区)、邓县(今襄阳市邓州一带)等。 二、现在的南阳市 地理位置: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地形。 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行政区划...
春秋战国时,丹阳(今南阳淅川)是楚国第一个首都,宛城是楚国冶铁中心,商圣范蠡、秦国大夫百里奚从这里走向政治舞台。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国置南阳郡,和六年前设置的南郡以汉江为界,所以今天的“古隆中”不可能属南阳郡。秦朝统一全国后,“徙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促进了南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摘自:http://tieba.baidu.com/p/8676884943 2楼2023-11-01 19:17 回复 骑士精神 古南阳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南阳郡,其地理位置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境内。此外,在历史上,南阳郡还曾被称为“南直隶”,是明清...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总面积约2.66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71.31万人(2020年)。南阳位于南阳盆地北部,三面环山一面水,西依秦岭,北靠伏牛山,东临桐柏山,南近汉江。南阳境内还有许多河流如丹水、白河、湍河、唐河等,古代水运曾经非常发达,是...
南阳知府衙门(简称南阳府衙)位于南阳市城区中心民主街西段,坐北面南,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50米,现存清代建筑140余间,位于中轴线的建筑有照壁、大门、仪门、大堂、寅恭门、二堂、内宅大门、三堂等,为南阳老城区最大的古建筑群。2001年6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南阳古灌区与关中郑国渠、蜀郡都江堰齐名,并称三大灌区。如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兴办水利,“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灌溉,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其中以六门陂为著名,它位于穰县之西,设三水门引水灌溉,元始五年又扩建三石门,合...
南阳,这座古称宛的城市,坐落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是河南省内面积最广的地级市,其总面积高达2.66万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该市常住人口已达971.31万人。城市北依伏牛山,西靠秦岭,东临桐柏山,南接汉江,三面环山一面水的地理位置独特。此外,南阳境内还流淌着丹水、白河、湍河、唐河等多...
古南阳之地你争我夺,四分五裂,渐不存在。秦始皇实行郡县制,设修武县,因古南阳城就在此修武境内,所以这时的古南阳即专指修武县,南阳城也就成了修武县的第一个县城。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古南阳城城址在今修武县韩庄村比较可信,而今获嘉县宣阳驿村或今修武县城就是古南阳城之说则根据不足。 今日修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