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M-DID基本介绍 双重差分PSM模型是由Heckman et al(1997,1998)提出的。假设存在两期面板数据,实验前的时期记为t’,实验后的数据记为t。对于控制组合处理组在t’时期,其潜在结果均为yot‘,但是在t时期的时候存在两种潜在结果即,控制组为y0t,处理组为y1t。 双重差分PSM模型成立的假设为: 如果以上假定成立,则可...
1.5 PSM + DID PSM和DID是天生绝配! 为何这么说? 因为现实中的政策本质上是一种非随机化实验(或称,准自然实验),因此政策效应评估所使用的DID方法难免存在自选择偏差,而使用PSM方法可以为每一个处理组样本匹配到特定的控制组样本,使得准自然实验近似随机,注意是近似,因为影响决策的不可观测因素在两组间仍然存在差异。
哈哈1235682创建的收藏夹state内容:双重差分法(十)PSM-DID Stata 操作详解(下)/ 倾向得分-双重差分/psmatch2指令/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多期双重差分法,如果您对当前收藏夹内容感兴趣点击“收藏”可转入个人收藏夹方便浏览
【实验与处理效应(政策评估)】4.1实验原理与两期DID 32:40 4.2多期DID 34:02 4.3连续DID 22:21 4.4平行趋势检验与安慰剂检验 51:25 4.5三重差分法(DDD) 30:00 4.6合成控制法(SCM) 55:57 4.7倾向得分匹配(PSM) 50:53 4.8 30分钟学会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 ...
然后计算上述两个变化量的差值(即所谓的“倍差值”)。这就是所谓的双重差分估计量(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简记DD或DID),因为它是处理组差分与控制组差分之差。该法最早由Ashenfelter(1978)引入经济学,而国内最早的应用或为周黎安、陈烨(2005)。 常用的倍差法主要包括双重倍差法和三重倍差法。双重差分法(...
PSM-DID 模型是由倾向得分匹配模型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以下简称 PSM) 和双重差分模型 (...
扩展2: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 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本身就是一个单独的方法,内容也很多,所以当和DID结合时这里就不细讲了,以后再专门介绍PSM这个方法。 PSM和DID都是单独可用的方法,结合在一起能干嘛呢?可以这么简单理解,DID不是要求共同趋势吗?共同趋势不是意味着实验组和对...
1.5 PSM + DID PSM和DID是天生绝配! 为何这么说? 因为现实中的政策本质上是一种非随机化实验(或称,准自然实验),因此政策效应评估所使用的DID方法难免存在自选择偏差,而使用PSM方法可以为每一个处理组样本匹配到特定的控制组样本,使得准自然实验近似随机,注意是近似,因为影响决策的不可观测因素在两组间仍然存在差...
用PSM求系数的步骤已经完成了,还有一步是检验匹配结果是否平衡。 pstest Y 匹配变量1 匹配变量2 匹配变量3..., both 还是以陈强书为例,这张表格,要得到的结果是每个匹配变量在匹配后,各匹配变量的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其标准化误差小于10%,以age为例,5.6就是匹配后样本组与控制组的age的标准化差异,小于10%。
PSM-DID,本质就是先利用PSM的手段进行分组,再利用DID计算政策效应。 outline 一、变量介绍及基础准备 二、计算p-score 第一种pscore程序 第二种psmatch2程序 第三种nnmatch 三、匹配前后的平衡情况 第一种psmatch2程序后估计 第二种核密度曲线前后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