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红军长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为了在当时绝境之下保存红军,维护革命,朝着最终胜利进发。长征的...
《长征》即《七律·长征》,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原文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
1931年4月到了湘赣苏区,过了三个月又转到江西苏区,参加了江西苏区的第三到五次反围剿,长征快开始的时候,他当上了新编师政治部的宣教科长。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突围,这时候刘震英参与了江西苏区的九路突围战。之后呢,他就跟着陈毅、项英在粤赣边打游击,这一打就是三年,当时贺敏学也和他在一起...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期间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下面将从红军长征的原因、历史意义和伤亡情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由于敌人实力强大,加上我党犯了错误,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中央红军自1930年11月的第一次反围剿开始,至1933年3月第四次反围剿结束,由于红军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成功取得连续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部队也逐渐发展到十万余人。1933年9月开始,红一方面军开始部署反击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的战役。但是,这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据...
当年红军长征的真正原因,你知道是什么? 80年前的那个金秋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震惊世界的长征胜利结束。这是党领导人民军队的光辉胜利,也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 时空变幻,精神永恒。80年过去,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更加凸显,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意义更加深远。
1934年秋,中央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从江西苏区出发时,红军兵力达8.6万人,浩浩荡荡,气势如虹。然而,一年后抵达陕北时,仅剩7200人,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段跨越万里、历时一年的征程,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红军如何在四道封锁线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为何在湘江之战损失惨重?风雨飘摇 ...
红军长征,是由于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造成的,他们照抄照搬苏联革命模式,一味地与国民党拼实力,给红军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最终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后来,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中央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一切工作,因此,谁走谁留,就是由“三人团”来决定的。但实际上,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