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时秒长的定义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下跃迁辐射周期 9,192,631,770倍所持续的时间。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委员会决定,把在海平面上实现的上述原子时秒,规定为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从此,时间计量标准便正式由天文学的宏观领域过渡到了物理学的微观领域。
假如问到是谁第一个提出“原子”这个奇特概念的,有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应该是二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德谟克利特。然而,事实上最早提出“原子”一词的是德谟克利特的老师留基伯。只不过德谟克利特对原子下了更具体的定义罢了。德谟克利特在教导他的学生时指出,从星球到岩石,乃至手指甲等宇宙万物,都是由称...
原子时:无知内部原子的跃迁,所辐射或吸收的电磁波频率,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复现性,是基于原子物理技术的一种更加均匀的时间系统,对于测量时间间隔非常重要。 协调世界时:是一种折衷的时间尺度,它用原子时的速率,而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所用方法就是“闰秒”,当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超过±0.9秒时,就对协调...
根据原子时秒的定义,任何原子钟在确定起始历元后,都可以提供原子时。由各实验室用足够精确的铯原子钟导出的原子时称为地方原子时。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多个国家的不同实验室分别建立了各自独立的地方原子时。国际时间局比较、综合世界各地原子钟数据,最后确定的原子时,称为国际原子时,简称TAI。TAI的起点是这样...
由原子钟导出的时间叫原子时,简称AT。它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的特征为依据。原子时计量的基本单位是原子时秒。它的定义是: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下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把在海平面实现的上述原子时秒,规定为国际单位制中的时间单位。
原子(分子)在能级跃迁中将吸收(低能级到高能级)或辐射(高能级到低能级)电磁波,其频率是恒定的。hfn-m=En-Em 式中,h=6.6252×10-27为普朗克常数,En、Em为受激态的两个能级,fn-m为吸收或辐射的电磁波频率。1967年10月,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了秒的新定义:“秒是Cs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
它定义为:“国际原子时是国际计量局根据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秒的定义,以各研究所运转的原子钟读数为根据,在海平面上建立得时间参考坐标”现在,大概由分布于世界各国许多研究所的近三百台铯原子钟为TAI提供数据(通过GPS和卫星比对手段),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国际计量局应用一种叫做ALGOS的计算方法---一种加权平均...
原子时标度是由原子钟驱动的时间标度和地球旋转速率为基准的时间标度组成。按照广义相对论四维时空框架,世界各国的原子钟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相互比对,其数据再由专门的国际机构进行处理,求出全世界统一的国际原子时(IAT)。UTC(CoordinatedUniversalTime协调世界时)是一个复合的时间标度,由原子钟驱动的时间标度和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