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这样定义了时间,以铯-133原子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频率来定义秒:铯-133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的时间为1秒。这样的时钟叫做“原子钟”。常温下,原子的热运动会影响原子钟的精度,利用激光冷却原子的技术可将原子团冷却到绝对零度附近。此外时间的精度还与地球的引力场有关,在重...
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新的原子秒的定义:“秒是以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原子时的时刻起点为1958年1月1日0时。以上事例说明 () A 时间是一切运动的观念载体 B 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C 逐渐改进的测量工具决定了时间是绝对性和相...
原子时秒长的定义为:位于海平面上的艳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在零磁场中跃迁辐射振荡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为一原子时秒。该原子时秒作为国际制秒(SI)的时间单位。这一定义严格地确定了原子时的尺度,而原子时的原点山下式确定:TA=UT2-0.0039s在卫星大地测量学中,原子时作为高精度的时间从准,普遍地用于精...
百度试题 题目由国际市监局根据国际制秒的定义利用原子钟所建立的以1958年1月1日世界开始的时间系统为()。 A. 世界时 B. 世界协调时 C. 国际原子时 D. GPS时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C.国际原子时 反馈 收藏
原子钟最初是英国物理学家Louis Esseb创造,它的工作原理是计算原子中的电子自旋的翻转频率。 而在1976年这一年,科学家们通过铯-133原子在微波频率下的跳动,重新定义了这个时间基本单位: 1秒 = 铯原子的电子自旋翻转9192631770次的持续时间。 虽然说这种方式已经够精确了,但科学家们似乎却不满足于此。
百度试题 题目由国际事件局根据国际制秒的定义利用原子钟所建立的以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时开始的时间系统为( )。 A. 世界时 B. 世界协调时 C. 国际原子时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反馈 收藏
由国际事件局根据国际制秒的定义利用原子钟所建立的以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时开始的时间系统为( )。A.世界时B.世界协调时C.国际原子时D.GPS时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
在1967年,国际度量衡大会决定采用原子钟来定义基本时间单位。到20世纪末,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对原子钟的使用条件进行严格规定,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进,使原子钟的精确性有了更大的提高。这种精确的计时装置使时间的计量更加统一和准确,为科学技术研究、现代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④进...
同样标准制成若干这样的铯原子钟,用不同钟测出值的差别除以被测时间称该计时装置的重现性 为协调全世界计量标准,现有国际计量大会(Conférence Générale des Poids et Mesures,缩写C GPM).它过去曾定义平均太阳日的1/86400为1s. 鉴于原子跃迁频率的稳定性,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将铯-133原子钟按上述定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