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蝽防治方法包括阻隔法、竹腔注射、地面喷药、人工捕杀和复垦施肥等。其中,阻隔法在4~5月份越冬若虫上竹前,利用黄油、机油、0.1%触杀性农药按比例调匀,在竹秆基部涂密闭毒环,对若虫进行毒杀和阻隔。竹腔注射则利用毛竹的输导作用和卵圆蝽的刺吸式口器,将若虫上竹后,每竹竹腔注入吡虫啉1...
竹卵圆蝽防治竹卵圆蝽防治 竹卵圆蝽俗称“臭屁虫”,它危害毛竹、刚竹、淡竹等,以若虫、成虫在竹枝梢、竹杆上刺吸危害,被害枝逐渐枯死,影响竹子生长、下年度出笋及竹材质量,危害严重的,全株枯死。卵圆蝽在富阳一年1代,以4龄若虫、少数以3龄若虫于地面落叶下越冬,翌年4月上旬活动,若虫在晴天的上午从竹杆基部沿...
竹卵圆蝽1年发生1代,以2-4龄若虫形式越冬,其中4龄占95%以上。越冬若虫在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取食,5月底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产卵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7月上旬开始出现若虫。10月底至11月上旬,若虫进入越冬阶段。当气温在10℃以上且持续3天时,越冬若虫活动...
竹卵圆蝽生活史及防治
龙游县开展竹卵圆蝽虫情监测 1439051 365园林网3月13日消息: 惊蛰已过,气温回升,竹卵圆蝽已趋上竹危害竹林。近日,龙游县森防检疫站会同溪口镇林业站、溪口林场开展竹卵圆蝽虫情监测标准地的设置调查工作。 竹卵圆蝽是龙游县40.2万亩毛竹林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该县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主测对象,以若虫...
卵圆蝽的卵为桶形,高1.4毫米,直径1.2毫米,呈淡黄色。卵以块状形式产出,每块中通常含有8-28粒卵,以14粒最为多见,排列呈两行交错。在接近孵化前,卵的一侧会出现三角形黑线,中间被一条黑线垂直分为两部分,三角形两底角下方各有一椭圆形红点。卵圆蝽的若虫在孵化后经过五次蜕皮达到成熟,...
#昆虫[超话]#【竹卵圆蝽】(卵圆蝽) Hippotiscus dorsalis (Stal,1867),半翅目蝽科Hippotiscus。#蝽#
在云南省,竹卵圆蝽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保山、丽江、德宏、楚雄等地区。这些地方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环境适宜,是竹卵圆蝽繁殖生长的理想场所。并且,在很多云南省的地区,竹子的种类十分丰富,也使得它们的生境更为广阔。竹卵圆蝽的发生严重危害了竹子的生长发育,给植物学家、林业工作者带来了不小...
竹卵圆蝽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试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竹卵圆蝽种群数量影响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