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学者风采: 潘丙才教授 一、学者简介 潘丙才教授:南京大学教授、环境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
1月21日,南京大学潘丙才教授团队在Water Research发表了题为“Chemistry for Water Treatment under Nanoconfinement”的综述论文,全面总结了纳米限域效应在水处理中的基本化学机制。不断恶化的污染加剧了淡水匮乏,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性都构成了重大挑战。水质标准日益严格,再加上新污染物的出现,对现有水处理和分配...
南京大学教授、环境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有毒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化”教育部创新团队共同带头人。教育部学者奖励计划教授(环境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环境化学)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
他就是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潘丙才。 20世纪90年代末,谈到化学生产,人人畏惧,国内掀起了一股环保热潮——凡是水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都会被要求关闭生产。1997年,潘丙才本科毕业,成为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第一批研究生,师从我国水处理领域的...
第十二届环境化学大会,《双碳背景下的水污染控制化学》南京大学,潘丙才教授 泰山炼丹师 2117 0 第十二届环境化学大会《双碳背景下水处理技术创新的思考》南京大学 任洪强院士 泰山炼丹师 1457 0 第十二届环境化学大会《碳基材料电化学处理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邀请报告 刘艳明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泰山炼丹师 3388 ...
为此,南京大学张炜铭教授、潘丙才教授联合昆士兰大学张西旺教授提出以二维MXene层状膜为基础,EDTA分子为离子识别特异性位点,构造出了具有类似钾离子通道(KcsA K+)尺寸和特异性亲和位点的二维亚纳米通道膜(MLM-EDTA)。KcsA K+生物离子通道具有约...
南京大学潘丙才团队吕路课题组在工业VOCs低温催化氧化方向取得新进展 从工程应用层面分析,工业VOCs中的水蒸气会因占据VOCs的吸附位点或使催化剂的活性位点中毒,进而导致催化性能的显著下降。因此,提升催化剂的抗水性能成为了VOCs工业治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挑战。进一步地,如果能实现水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解离/活化,形成...
1、条件好。南京大学潘丙才课题组主持建有南京大学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常州高新国际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交叉研究与成果转化平台。2、项目多。课题组近5年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及各类横向合作项目等40余项,在研项目经费总额...
针对上述问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张炜铭、潘丙才教授课题组借鉴纳米仿生思路,首次提出通过软物质插层剂构建类似水通道蛋白通道的新策略。上述研究成果以 “Soft Particles Enable Fast and Selective Water Transport through Graphene Oxide Membranes”(软体颗粒插层强化氧化石墨烯膜水通量和选择性)为题于9月2日发表在美国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