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学者认为,从理性观念出发的新古典区域均衡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方法,把问题过分简单化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客观现实距离太大,无法解释现实的经济增长,无法为解决区域发展问题找到出路。二、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经济学者Myrdal最早提出了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其“循环累积因果论”主要强调了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不会同步...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门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首先由西方发展起来。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经济...
(3)、中心辐射(即中心城市辐射)理论 中心辐射理论:经济的发展将以若干个经济中心为轴心,由此向周围地区扩散。靠近经济中心的是次发达地区,再远一些的就是不发达地区。最优的区域产业配置应该是选择比较优势突出的地区(通常以城市为中心)集中优势产业,形成一个增长中心或增长极,在中心向外的辐射路径上,形成若干个...
第一,深刻把握新时代区域发展的理论创新,践行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动力源的使命担当。 一是“形成增长极和动力源”的战略方向。在现代区域经济格局中,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为人口和经济的主要承载空间,集聚能力强、空间效率高、规模效应明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
第一,深刻把握新时代区域发展的理论创新,践行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动力源的使命担当。 一是“形成增长极和动力源”的战略方向。在现代区域经济格局中,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为人口和经济的主要承载空间,集聚能力强、空间效率高、规模效应明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增长极的形成是城市经济做大做...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说,区域协调发展本身就是必须追求的战略目标,同时,还要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协调发展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态势,对劳动力总量的增长构成了制约。在投资方面,投资热点不足,一些地区土地城市化的速度过快,缺乏后续需求支撑,...
该理论认为,城市和城市周围地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密切相关的。###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该理论主张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由内地转向东部沿海地区,通过东部地区的发展来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派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研究中心—外围均衡的条件,建立在收益递增、不完全...
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新时代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区域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对于学习...
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必须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则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举措。可以说,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和理论创新,也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