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北大任职10年半里,蔡元培辞职了7次。蔡元培1917年7月3日,蔡元培第一次辞去北大校长一职,是因为张勋复辟的闹剧,结果闹剧没几天就结束了,蔡元培也就回去继续当校长了。1918年5月21日,蔡元培第二次辞去北大校长一职,是因为北大学生要到北洋政府请愿,而蔡元培认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就要以学习为目的,而对...
1919年5月8日,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为抗议政府逮捕学生,于5月8日第三次提交了辞呈。并于9日离京。1919年5月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向政府齐上辞呈,支持蔡元培。1919年6月15日,在蔡元培发布的《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中说:“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后...
蔡元培对清政府万念俱灰,毅然辞官南下,回到绍兴老家,担任了绍兴中西学堂的校长。 在担任校长期间,他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开始接触西方的民主思想,创立新式教育。 但这个时代的人们深受旧式文化的影响,想要改变绝非易事。 该所学校中守旧派势力对蔡元培的改革妄加干涉,蔡元培对此无法忍受,愤然辞职。 再婚与留学 1901年7...
蔡元培“思想自由 兼蓄包容”的理念给北大注入了新鲜而强大的活力,在他的努力下,北大焕发出了新的气象。可以说,北大之所以成为国人心目中向往的大学,实始于蔡元培一手塑造了北大精神,称他为“北大之父”并不为过。然而,就算是在北大,蔡元培也没能躲开“一生悬命辞职”的“人设”。这是咋回事呢?到底发生了什...
蔡元培在北大担任校长十年共辞职8次。在这辞职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蔡元培的请辞其实是一种博弈,一种保持教育理想的特殊形式。 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受政治的影响,他拼尽所有,通过不断辞职给北洋政府增加压力。学校是为了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不是官僚养成所,作为校长蔡元培只想做一个纯粹的校长,而不是半官僚性质的场面...
1922年8月17日,因政府欠薪且侮辱校长,蔡元培领衔,与北京各国立学校校长一同发辞职通电。9月11日,教育经费依旧无着落,蔡刊发与北大脱离关系启事。9月21日,政府拨给两个月费用,答应月底前再给半个月,校长们于是复职。 1922年10月19日,北大少数学生反对征收讲义费...
七次辞职,各有原因。第一次辞职是因为张勋拥宣统废帝复辟,蔡元培离京到了天津,提出辞去北大校长一职。不过复辟闹剧只玩了12天就完蛋了。他于当月23日回北大。第二次辞职是因为北大学生要到北洋政府请愿,反对中日一个军事协定,蔡元培劝说不成,当天请求辞职。第三次辞职是在五四运动期间,学生游行到天安门,北洋...
于是在发表了这次演讲以后,他就请辞了北大的校长一职。这也就是他的第四次请辞。这也是蔡元培先生到现在最受争议的一次请辞。蔡元培先生十年请辞了七次北大校长的职位,真的是把功名利禄毫不放在心。从来都是说先生的学识,做派,与姿态都如同涓涓的流水一样,让人赏心悦目,敬佩不已,蔡元培确实算得上是一位好先生...
但是在同年7月,蔡元培就因不愿与袁世凯政府合作,毅然辞职。人生转折 屡受挫折的蔡元培在此次辞职后来到了法国,从事学术研究。一晃三年。1916年的一天,他接到一个大洋彼岸的来电,邀请他回北京担任北大校长(京师大学堂与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当时的北京大学不比现在的北大,学生都是京官,不务正业,教师也都...
对蔡元培来说,就职、辞职,辞职、就职、再辞职,几个月的首任民国教育总长,4年多的北大校长,十多年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构建了他生命中的三段辉煌。在蔡元培坚持理想,数度辞职时,他和全家数年所坚守的清廉寒苦之生活,无人能及,个人所面临的谗言误解威胁迫害,也无人能及。正如胡愈之所言:过去数十年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