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像湖广会馆一样的老会馆星罗棋布。为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北京市推出文艺院团演出进会馆等一系列政策,聚焦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一批历经风华的老会馆经过修缮提升,正在重获新生。守护老会馆 据了解,北京的会馆在明永乐年间初见雏形。朱棣迁都北京后,会馆成为同乡官绅们的社交场所,此时的会馆以士人会馆居...
在北京市委宣传部部署下,一批会馆先行先试,活动相继登场,持续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通过将会馆空间与演艺资源对接交融,实现以演促用、以用促建、以建促保,形成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方式。东城颜料会馆演出 自2021年9月29日起,东城区颜料会馆、西城区湖广会馆等会馆率先“鸣锣”,陆续推出“会馆有戏”系列演出...
会馆文化的兴盛,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举子、官员、商人将不同的文化带入北京,同时又将京师文化传播到各地,促进了文化交流。晚清民国时期,这些会馆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际会。 据市档案馆记载,战乱时期,由于经济萧条萎缩,会馆收入难以为继,有些甚至连负责人也找不到,很多会馆房屋破损倾圮。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北京...
2014年,白继增与白杰合作研究撰写《北京会馆基础信息研究》出版,这回,白家父子把研究范围拓展到整个北京会馆的普查,提出北京的会馆数量是908家,其中士人会馆847家,商业行业会馆61家。“北京的会馆有908家,是个让人信服的数据。”袁家方指出,“我研究老字号、商业街,努力找到每一个历史依据,像都一处的匾...
会馆承载多样地域文化,是中华历史留给北京独特的文化遗产。会馆的出现大致可追溯到明永乐年间。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朝廷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地点由南京迁至北京,为解决来京举子及随行人员的食宿,会馆应运而生。据专家考证,在清朝中期鼎盛期,北京各类会馆有约1000个。会馆也是红色文化蕴蓄之地,早期共产党人、...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会馆云集。随着时代发展,会馆渐渐沉寂,也失去了当初的功能。近年来,随着老城保护不断深入,让会馆活起来成为重点,2017年以来,临汾会馆变为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颜料会馆因“会馆有戏”走红……前门东区诞生了第一批重生的会馆。去年,东城区创新推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韶州会馆、石埭...
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更因会馆文化的繁荣而备受瞩目。会馆,作为同籍贯或同行业人士在京城及各大城市设立的集会与寄寓之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与历史记忆。自明代以来,北京的会馆便逐渐发展壮大,至清代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中士人会馆尤为引人注目...
编者按:北京,这座拥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古都,承载了太多辉煌与传奇。自今年五月中旬以来,“青睐”推出“城之源·都文化”系列京城寻访活动,邀请专家带队,聚焦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主题,深入实地探访,从北京地理历史渊源、中轴线周围特色胡同、北京会馆文化三条主线深入,多视角挖掘北京的文化魅力。
新京报讯(记者赵利新 展圣洁)9月19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正式开幕。当天下午,来自中国、马来西亚、肯尼亚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观摩天坛、前门等古建筑。一些外国学者第一次听说“会馆”,感叹北京拥抱多元文化的城市底蕴。9月19日下午,外国学者在天坛前合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9月19日下午,位于青云胡同与北芦草...
中新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 陈杭)10日,北京市东城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第二批)签约仪式暨“京地文化长廊”会馆文化宣介周启动活动在颜料会馆举办,东城区分别与江西省九江市、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等会馆原发地市共同签署会馆合作意向书,携手在前门东区建设会馆文化体验群落,再现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