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像湖广会馆一样的老会馆星罗棋布。为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北京市推出文艺院团演出进会馆等一系列政策,聚焦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一批历经风华的老会馆经过修缮提升,正在重获新生。守护老会馆 据了解,北京的会馆在明永乐年间初见雏形。朱棣迁都北京后,会馆成为同乡官绅们的社交场所,此时的会馆以士人会馆居...
尽管年事已高,袁先生依然保持着对学术的热情和追求,研究北京的会馆文化,他曾经花三个月看了250本书,用坏两台电脑,他直言自己做文章最反对“平地抠饼”,主张每一个观点都要有史料支撑。多年来,袁家方的研究为认识北京会馆历史打下了最基本的框架,他提供的新视角和新思路得到广泛认可。此行,袁家方先生与...
在北京市委宣传部部署下,一批会馆先行先试,活动相继登场,持续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通过将会馆空间与演艺资源对接交融,实现以演促用、以用促建、以建促保,形成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方式。东城颜料会馆演出 自2021年9月29日起,东城区颜料会馆、西城区湖广会馆等会馆率先“鸣锣”,陆续推出“会馆有戏”系列演出...
会馆文化的兴盛,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举子、官员、商人将不同的文化带入北京,同时又将京师文化传播到各地,促进了文化交流。晚清民国时期,这些会馆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际会。 据市档案馆记载,战乱时期,由于经济萧条萎缩,会馆收入难以为继,有些甚至连负责人也找不到,很多会馆房屋破损倾圮。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北京...
会馆,作为同籍贯或同行业人士在京城及各大城市设立的集会与寄寓之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与历史记忆。自明代以来,北京的会馆便逐渐发展壮大,至清代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中士人会馆尤为引人注目,充分展现了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独特地位。这些会馆不仅见证了北京城市发展的沧桑变迁,更是古都文化开放融合、生生不息...
6月1日下午,“青睐”一行跟随袁家方先生探访长巷——草厂一带分布的北京会馆。烈日当头,年近80的袁家方老师带队走访,穿梭在胡同中,不时驻足讲述,引人入胜。尽管年事已高,袁先生依然保持着对学术的热情和追求,研究北京的会馆文化,他曾经花三个月看了250本书,用坏两台电脑,他直言自己做文章最反对“平地抠饼...
会馆承载多样地域文化,是中华历史留给北京独特的文化遗产。会馆的出现大致可追溯到明永乐年间。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朝廷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地点由南京迁至北京,为解决来京举子及随行人员的食宿,会馆应运而生。据专家考证,在清朝中期鼎盛期,北京各类会馆有约1000个。会馆也是红色文化蕴蓄之地,早期共产党人、...
中新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 陈杭)10日,北京市东城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第二批)签约仪式暨“京地文化长廊”会馆文化宣介周启动活动在颜料会馆举办,东城区分别与江西省九江市、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等会馆原发地市共同签署会馆合作意向书,携手在前门东区建设会馆文化体验群落,再现会馆...
近年来,北京前门多处会馆“一馆一策”活化利用,内容各有千秋:有的打出“会馆有戏”的品牌,有的凭茶文化出了圈,有的变作对外展示窗口,各美其美。步入大席胡同20号的石埭会馆,两进四合院红柱灰瓦,院中睡莲摇曳,墨色书写的“山水人文”纱幔装饰飘拂在廊间。“池州是徽文化发源地之一,池州市石台县古称‘...
6月1日下午,“青睐”一行跟随袁家方先生探访长巷——草厂一带分布的北京会馆。烈日当头,年近80的袁家方老师带队走访,穿梭在胡同中,不时驻足讲述,引人入胜。尽管年事已高,袁先生依然保持着对学术的热情和追求,研究北京的会馆文化,他曾经花三个月看了250本书,用坏两台电脑,他直言自己做文章最反对“平地抠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