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1995-1999年, 中央民族大学 物理系 本科 2002-2007年,北京交通大学 理学院 研究生 2006年, 德国洪堡大学 访学 2007年, 北京交通大学 讲师 2009年, 破格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0年,入选“红果园”人才计划 2011年, 博士生导师 2013年, 破格 教授 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影响因子大于10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张福俊课题组、北京化工大学李韦伟课题组以及吉林大学沈亮课题组基于二元体系PMBBDT:Y6制备出高性能倍增型聚合物光电探测器。优化后的器件展现出37300%的最高EQE值以及79 μs的响应速度,并成功应用于血样饱和度及心率的检测。 倍...
北京交通大学张福俊教授课题组自2021年聚焦于LbL型有机光伏器件领域,在高性能LbL型器件构筑,激子/载流子动力学过程研究方向开展了系统的工作:① 提出引入双极性材料作为解离强化层/将少量给体引入受体层中的方案,有效提高了阳极/阴极附近激子利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23,15, 7247;Adv. Funct. Mater.2023,3...
基于上述问题,北京交通大学张福俊教授课题组以聚合物PM6为给体,聚合物PY-IT为受体,制备了一系列准平面异质结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LbL all-PSCs)。研究人员通过采用在受体层中掺入少量给体的策略,提高受体层中电极附近的激子解离效率。通过不同表征手段研究LbL all-PSCs,如图1所示。PY-IT层中掺入10 wt% PM6时...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北京交通大学张福俊教授研究团队分别以聚合物PM6为给体、聚合物PYF-T-o为受体,制备了一系列基于LbL和BHJ结构的正型和倒置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APSCs)。通过分层优化策略,正型LbL APSCs最终实现了15.28%的最优PCE,分别高于正型BHJ APSCs、倒置BHJ APSCs和倒置LbL APSCs的14.97%、13.03%和8....
摘要:北京交通大学张福俊教授课题组基于PM6:L8-BO有源层,以Ag/LiF/Ag为Fabry-Pérot谐振电极,通过调控有源层厚度,优化光子利用与电荷传输特性,同时通过调控Ag/LiF/Ag电极的厚度,优化器件的电荷收集能力和透射特性,制备出能量转换效率(PCE)/峰值透过率(Tpeak)分别为13.80%/37.8%、13.31%/28.4%、13.20%/27.7%的蓝...
张福俊,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导。长期致力于有机光伏器件和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近5年来以通讯作者在Energy Environ. Sci.,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CS Energy Lett., 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 Nano...
@北京交通大学 张福俊教授在光学领域高水平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上发了表题为“Recent Progress on Broadband Organic Photodetect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的综述(DOI: 10.1002/lpor.202000262)。文章概述了宽响应二极管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的性能优化策略、宽响应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实现方法以及宽响应有机...
1月27号,农历大年三十,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阖家团圆喜迎新年的氛围中时,理学院张福俊教授课题组已在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就在不久前,课题组刚刚收到国际著名期刊Nano Letters(影响因子13.77)反馈的论文修改意见。收到反馈意见后,课题组立即组织开展论文修订、补充数据等工作。经过近一周的鏖战,该研究论文已经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