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心经》上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又称五阴。《大乘广五蕴论》说:「蕴者,积聚义。」《摩诃止观》卷五说:「阴者,阴盖善法。」意指众生是由色、受、想、行、识等五法「积聚」而成;此五法能盖覆、遮蔽众生本来的真如佛性。妄想执著是枝叶,贪嗔痴慢...
其一,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怎样是学佛修行呢?古德云:“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众所周知,戒定慧为佛家三无漏学,而戒学又是三无漏学的基础。戒为无上菩提之根本,佛家的八万四千行门,都是以持戒为基础的。由此可知,当下有自称佛子的人说:“学佛可以不必持戒,戒律是对人的约束。”这种观点即为...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从今日做起,9月19。慢慢修炼自身,熄灭烦恼魔!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分享167 持戒吧 神wwb 在佛教里,一个初入道的沙弥,又名“勤息”,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意思。由此可见, 分享4赞 胡二勇吧 胡二勇 转载网络《要修般若波罗蜜多...
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人生旅途中少走弯路,把佛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佛陀开示的教法和祖师大德倡导的念佛法门,我们必须掌握要领。要领是什么?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注重戒律 | 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要注重戒律,在家人的戒律和出家人的戒律原则是一致的,只不过在戒相上有些差别。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就是自我克制,去除所有不良嗜好。思无邪,念无恶,行无错。从而建立一种有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行为标准,斩断因为沾染喜爱外物而生起的执着贪心。定,因戒而显现正思正见正行的定力。是不断完善内心真善美的德性修炼和自我耐性的培养;凡事先自省,向内求;...
佛教的宗旨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一句话的精髓便是解决人类所有问题的根本。能坚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就没有贪;能够产生定力,就没有嗔;有了智慧,就能破愚痴。三毒是传染 “病”,而三学是特效“药”,勤修戒定慧便可以使得痛苦烦恼药到病除。写文不易,如果...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了许多佛法修行者的座右铭,至于能不能做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为什么这句话很重要呢?戒者,有防非止恶、规范身心和行为举止之意,定者,放下万缘,息诸妄念,是息虑静缘使心不散乱之意,慧者,去除一切烦恼妄想而趣入真理,最终证入无上菩提圣境之意。戒...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贪所引起的种种业报的例子,实在是非常之多。我们经常说,贪多一点,就会变成贫。而且贪心是我们成就道业的一大障碍;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古德说:「一句弥陀一块金,多念结成净土因;各须勇猛不退转,菩提根生万法明。」这首偈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每念一句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