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约726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
刘长卿出身于官宦人家,年轻时在嵩山读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刘长卿高中进士,后两遭贬谪,第一次于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因事入狱,被贬南巴(今广东电白)。第二次于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被贬睦州(今浙江杭州淳安)司马。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刘长卿迁...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创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了南朝旧垒吴公台,面对着眼前荒凉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吊古之作。吴公台位于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沈庆之所筑,后陈将...
刘长(zhǎng )卿(约726年-789或790年),字文房,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刘长卿年少时居嵩山读书,然屡试不中。天宝八载(749)登进士第,释褐任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县尉。安史乱起,南奔流落江南,至德元载(756)被任命为长洲(今属苏州)县尉。不久被谤陷狱,遇大赦获释,摄海盐令。因冤情未雪,被贬...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在本文刘长卿的五首诗歌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位旅人在风雪夜宿山中的景象。刘长卿以日暮时分的苍山和寒冷的茅屋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孤寂,也通过柴门犬吠的温馨细节传达了人间的温暖。《送灵澈上人》以苍苍竹林和杳杳钟声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人目送灵澈上人独自归去,留下夕阳与青山相伴的孤寂之...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及第。他是从长洲县尉的地方小吏进入仕途的。肃宗至德年间,曾官监察御史;代宗大历年间,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任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成为掌管地方财赋的副官;他的诗歌结集被命名为《刘随州集》,是因为他是以随州刺史结束官场生活的。纵观他的仕宦...
李白年长刘长卿二十多岁,看样子当前辈的没安慰一下晚辈哟,刘长卿颇为感慨,以与李白不同的心情写下了《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一诗,诗中道,此别悲欢异,青山送逐臣。从而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的情商远低于智商,没有顾忌刘长卿被远谪的悲伤失落心情,应当写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类诗歌...
刘长卿诗,以研炼字句见长,而清瞻闲雅,蹈乎大方。其篇章亦尽有法度,所以能断截晚唐家数。七里滩重送 中唐 · 刘长卿 秋江渺渺水空波,越客孤舟欲榜歌。手折衰杨悲老大,故人零落已无多。《唐诗笺要》:“故人零落”从“衰杨”生出,送客意已宛转砍尽。《诗式》:首句写景,二句写客之欲行者,三句...
刘长卿就是中唐诗坛非常重要的一位诗人。暮霭沉沉的时代背景,压抑悲苦的人生履历造就了刘长卿,也同时使得他的作品风格充满怨愤和不甘。虽说缺少了盛唐那种气魄,也可能失去了浪漫和美,可在时代的碾压下,他向黑暗投射了一缕光,通过自己特有的风格屹立在诗坛, 享誉至今。—科举不顺,被称“朋头”—刘长卿,字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