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刘昌毅转战到了安徽省立煌县(今金寨县)南吊桥崖地区,在这里他又经过了一番血战,才得以冲出敌人的包围,抵达了大别山地区,开辟了皖西根据地,之后刘昌毅以皖西为重点,重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到了8月中旬,皖西根据地已经拥有了8个县政权,60多个乡政权,部队总人数4000多人的大根据地。8月底,...
文章成功地通过对刘昌毅将军的生平点滴的呈现,展现了他在首长心中的不可替代地位。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副司令员,到对越反击战中的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刘昌毅一直备受首长重视。这不仅体现了他在军队中的高度荣誉,也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在军队中赢得的口碑。最后,文章在结尾处回顾了刘昌毅将军的一生,尤其是在...
在一次战斗中,刘昌毅又负伤了。组织上考虑因为他打仗不怕死、负伤多,绝对忠诚,因此出院后直接让刘昌毅连升两级,任红九军军部政务科科长。军部政务科,即原军部保卫局,说白了主要工作就是主持肃反。上级领导以为刘昌毅到了政务科,抓反革命也能像打仗一样,战果累累。这样一来,张主席就满意了,自己也有了高...
在战役的关键时刻,刘昌毅将军亲自率领部队,冲锋陷阵,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和勇气。他的部队在他的指挥下,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指敌人的要害,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刘昌毅将军的这种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增强了战士们的信心。邓小平同志对刘昌毅将军在淮海战役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赞刘...
1914年,刘昌毅在湖北省黄安县出生,这个地方出了很多将军。但这里并不富裕,刘昌毅的童年很贫困。家里有好多兄弟姐妹,生活很困难。他只上过三个月学,就因为要帮家里忙而退学了。1929年,红军到黄安,15岁的刘昌毅因革命热情高涨,坚决加入红军,投入革命热潮。“猛张飞”并非浪得虚名。参军后的刘昌毅,...
邓小平很看重刘昌毅,因为他曾经是刘昌毅的上司。按照道理来说,刘昌毅对自己的上司是非常尊敬的,但事实上,他已经多次和自己的上司对着干了。刘昌毅在淮海战役中任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的副司令,在双堆集战役中生擒了黄维。当时的刘昌毅请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黄维偷偷告诉刘昌毅:“现在,你就可以打过长江...
邓小平曾经称赞刘昌毅是“活张飞”,皆因刘昌毅将军作战勇猛,打起仗来不怕牺牲,中野名将有很多,刘昌毅将军绝对是名列其中的人物,他为人仗义,性格刚毅的同时又多有静气,人称“四不走将军”,意思是刘昌毅指挥作战有“四不走”,不吃饱饭不走,不睡好觉不走,不喝完酒不走,不见敌人来不走。刘昌毅将军...
事后,邓公并没有责怪刘昌毅,因为他知道此人的性子一向如此莽撞!那么刘昌毅将军身上还有哪些故事呢?他的人生成长经历又是如何呢?其实,刘昌毅原名刘昌义,是湖北黄安人,出生于1914年。家里是佃农出身,只读得起三个月的书,刘昌毅辍学后,就去学了一段时间的裁缝。1929年,听说红军要扩招,刘昌毅就加入...
邓小平听完王恩茂的讲述,没有说话,只是不停地抽着烟。对于刘昌毅这位性格刚毅的老部下,邓小平十分了解,当年他还曾当着邓小平的面掀过桌子。那是在淮海战役时期,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签位,决定集中兵力对黄维兵团实施围歼。当时黄维兵团有12万总兵力,不但装备精良,而且各级军官都是清一色的军校生,作战能力相当强...
宴会上,将领们共享佳肴,畅谈战术智慧,气氛热烈。然而,就在欢庆的高潮,三纵副司令刘昌毅突显个性,他起身径直走向邓小平,毅然掀翻酒桌,满腔怒火离开宴会现场,留下了一幕难忘的瞬间。刘昌毅的惊人之举震惊了在场的所有将领,瞬间令气氛凝固在惊讶与微妙的寂静中,隐藏着不解与好奇。这位16岁的热血少年,新晋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