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存在着以下特点: (1)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距。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存在着以下特点: (1)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分子在不断地...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过程 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情感 态度...
原子和分子教案(篇1)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
篇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过程 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情感 态度...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理解物理变化的本质。 3.通过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篇2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从本节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以往的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对奇妙的微观世界有所了解。从认识到分子、原子的存在开始,逐步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在第一排喷洒空气清...
教材中还设计了氧化汞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领悟从宏观物质进入微观粒子...
《分子和原子》教案(精选8篇) 《分子和原子》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列举出常见的由分 子、原子构成的物质。知道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氧化汞是分子、构成的,知道汞、 硅由原子构成的。
【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
(1)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距。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存在着以下特点: (1)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