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 在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五个内容主题之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中”指出应该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形成基于元素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和“分子可分为原子”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分子可分为原子”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分子可分为原子”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
1、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2、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讨论]你对分子的认识。 [提问]分子很小,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呢? [引入]请同学们回顾电解水实验并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二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提问】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何不同?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讨论教材P50-51有关内容,从图...
学科网为您提供3.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精品资料,欢迎您下载使用,获取更多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质资源请关注学科网
学科网为您提供3.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精品资料,欢迎您下载使用,获取更多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质资源请关注学科网
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 ——以人教版"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为例 分子和原子概念,是初中阶段从微观角度解决问题的核心知识,属于深层学习目标.人教版"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的教学,常用看动画建构概念,这种浅层学习效果低下.教学设计过程... 蔡双兵 - 《化学教与学》 被引量: 0发表: 2020年 基于学科核心素...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知识层次分析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分子和原子概念。 2.能找出原子和分子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3.会用微观粒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两组概念。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
通过第一课时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将化学学习由从宏观转向微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宏观现象和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
第2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的第二课时。该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构成。首先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的不同情况从而揭示出分子的概念,并从中指出分子的构成有以及得出原子的概念。该节课使我们对宏观世界的认识延伸到对...